大陸萬勿蹈台灣覆轍─評京滬高鐵磁浮與輪軌之爭

大陸從北京到上海全長一千三百多公里的京滬高速鐵路,究竟是採取日本新幹線式的傳統輪軌高速列車,還是已在上海浦東進行實驗的德國磁浮高速列車,北京當局尚未拍板定案,日本與德國的競爭已臻於白熱化,競爭不僅存在於日、德(甚至還有鴨子划水的法國)之間,也延燒到了中國政府內部的不同部門之間,例如強力傾向於日本新幹線的鐵道部對上了力主應選擇德國磁浮科技的以中國科學院一批院士為代表的專家學者。

德、日、法所爭者,絕非僅是京滬線本身的一百六十億美元的生意而已,他們著眼的是未來全中國龐大的市場,甚至以中國市場的操作經驗作為基礎,進一步拓展中國以外的國際市場。餅這麼大,競爭如何能不激烈!

記得去年上海從機場到市區的三十八公里磁浮線興建完成時,曾引起海內外的矚目,當時的總理朱鎔基顯然相當期待在試車證明良好後,磁浮模式能作為京滬高鐵的首選。朱總理當家,鐵道部的聲音當然不是很大。未料今年以來,上海磁浮列車在調試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技術問題(儘管中國科學院電工學方面的權威院士認為問題不大,完全不影響明年的正式運行),加以朱鎔基卸任,於是給輪軌派一個從敗部復活的「反攻機會」。在日本,這也讓原本幾乎已放棄努力的日本當局重新燃起了希望,在越來越多有利訊息的鼓舞下,日本交通大臣扇千景八月初訪問北京,目的即在於遊說中國政府,據說,扇千景帶去了不少有利條件,包括擴大對中國的貸款。另也據說,北京高層所以有更多的引進日本新幹線技術的決策傾向,很大程度上是從「中日友好關係的大局」考慮(一方面,中國內部近來出現一種從未來觀點處理好中日關係的新戰略思維,另方面,今年為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二十五週年,可藉此為中日友好賦與新的內容)。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