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社見阿扁

澄社學者去見阿扁總統,直陳當前政府「向財團傾斜」,結果被阿扁以一句「不應懷疑政府改革的誠意」抹了一鼻子灰,出來開記者會表達「沒想到觀念差距如此大」,但是又能怎麼樣?

學者聯名上書針砭朝政,在古代稱做「公車上書」,源起於朝廷禮遇讀書人,讓他們搭乘公家的車子上京。現在時代進步了,學者都有能力乘私家車,上書的管道也因媒體發達而無阻礙,關鍵在主政者肯不肯聽而已。阿扁日理萬機,有時間接見澄社已經算是優容禮遇了,學者仍不知趣,又能怪誰?

南北朝時,南梁散騎常侍賀琛上書諫諍四件事情,梁武帝蕭衍看了很生氣,親自口述詔書譴責,重點是:「為什麼不舉出實際的例子,只要是事實,朕一定懲罰;如果說朝廷風氣腐敗,你該看看朕簡樸的生活,我的臥房只有一床之地、不飲酒、不聽音樂,三更起床辦公,有時黃昏才吃一餐,以前腰圍超過十圍,現在瘦下來只剩二尺餘,舊的腰帶仍在可以證明。為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仁民愛物?」簡單一句「不要懷疑朕的誠意」。賀琛當年接到詔書就此閉嘴,不敢再上書,因為他知道再講也沒用;澄社今日呢?心裡頭想必也知道再講也沒用!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