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第 760 期
-
- 總編輯的話 有能力卻不聽話
- 去梯言 敵人可饒,叛徒無赦
- 雷倩專欄 喜鵲的一週
- 火線話題 我的接班人必須每年業績成長三○%
- 火線話題 光寶四合一,先蹲後跳?
- 火線話題 京元電子三降財測有理?
- 火線話題 游揆「馴馬」,借題發揮
- 火線話題 「Yes man」李庸三禍從口出
- 火線話題 老實的連戰也玩起高竿的權謀
- 火線話題 三通議題從國政降格變市政?
- 黃建南專欄 讓企業家參與三通談判
- 產業風雲 金控業海外集資比科技業吃得開
- 產業風雲 股本減肥.行動元年!
- 大陸焦點 北京應放棄「投桃報李」的外交思維
- 封面故事 沒出過一毛錢創業的明基冒險大將軍李焜耀
- 封面故事 從二十五億到兩千億通訊王國
- 封面故事 友達成了明基集團的航空母艦
- 產業風雲 北京砸一百億搞踢球運動
- 產業風雲 上海用十二億換三千四百億投資承諾
- 產業風雲 參觀人潮創紀錄,為何訂單還不來?
- 產業風雲 大慶汽車和富士重工決裂內幕
- 產業風雲 一分鐘賣出一.五輛車的超級收銀機
- 人物專訪 即使公司面臨倒閉,員工心態也會改變世界
- 人物特寫 徐政夫七年內把五十萬變四億元
- 人物專訪 葉國一急著退休只為「拈花惹草」
- 人物特寫 陳萬水搭上了生技列車
- 人物特寫 王永慶的女兒從台大第一名畢業
- 人物特寫 何薇玲學當轉彎也不減速的馬
- 產業風雲 醫師上網會診護士手拿PDA
- 經濟學人 整頓華爾街,一刀兩刃
- 經濟學人 教育能保證經濟成長?
- 經濟學人 日本溫和推動中小企業改革
- 國際視窗 小泉內閣向自殺率宣戰
- 國際視窗 電子郵件行銷的秘訣
- 國際視窗 長命百歲的非官方說法
- 創辦人聊天室 核能‧民主‧配不配?
- 石頭評論 台灣新世紀的人口經濟學
- 商場自慢塾 走遍世界,回到台灣
- 台北耳語 富達總經理吳均龐翻騰股海的蜥蜴哲學
- 台北耳語 避「殺」氣,陳文琦要「威隆」改名
- 台北耳語 程建人兒子倫敦公寓成了台灣青年招待所
- 台北耳語 陳學聖、陳其邁攜手扮月老
- 台北耳語 王鍾渝成兩岸經貿談判民間代表第一人
- 台北耳語 陳文茜用三個水煎包讓朝野休兵
喜鵲的一週
雷倩專欄|
撰文者:
雷倩
|出刊日期:
2002-06-13
如果我們的孩子不適合花48年取得一場世足的勝利;那麼,創造讓他們能夠在下一波網界博覽會中出頭的努力在哪裡?如果未來的競賽場,會在金融、電信等服務業,那麼參與世界市場的策略是什麼?
朋友說:「你老是在當烏鴉。」第一個反應是「哪有這回事?」因為一向自詡理性客觀,何況周圍盡是荊棘懸崖,總不能怪作斥堠的大聲示警罷?但仔細想想,其實所言不差。因為國際超強間的淘汰賽,並不是唯一可關心的遊戲。於是決心要當一週的喜鵲,尋找好消息。
第一個好消息來自新力公司宣布在台設立研發中心,由資訊家電到系統單晶片到智慧卡電子錢包,分三階段執行。未來新力每年在台灣採購的金額可能高達一百億美元,成為繼惠普之後第二大的採購主。更重要的是台灣在製造業的know-how」」尤其是成本控制、垂直整合以及資訊科技產業中的創造研發能力,可經由新力的研發中心,將「智慧財產公司化」,從而逐步建立起「知識公司」、「知識產業」與「知識經濟」的範型。
台灣在這一個投資案中出線的原因,顯然不是廉價的生產基地或龐大的消費市場,而是創造力,是一樣看不見摸不著的實力;也是一項無法用法規、制度、環境、軟硬體「製造」出來的競爭優勢。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