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估與應變

台電對可停電力的工業用戶,採臨時限電措施。 若要追究責任,應是在於錯估與狀況的延報, 而不應是針對限電的舉動。 結果,下令限電者下台,狀況延報者記過, 那麼誰該為錯估產業景氣而負責?

日前(五月八日),台電公司因電力供應不及,而宣布針對可停電力的工業用戶,採臨時限電措施。結果電沒限到多少,工業損失亦屬輕微,但董事長林文淵卻因此下台,從這個結果來看,實在有點奇怪。

後來媒體在訪問林文淵時,問說:「你曾在上任時,保證過有你在台電絕不會限電,如今台電跳票,之後台電還會再限電嗎?」林文淵的回答是:「台電夏季供電能力不會有問題。因為核三廠六月三日起就可以加入基載。會有這次電力吃緊現象的原因,是因為天氣熱得快,用電量激增。加上水量減少,天然氣不足。另外產業復甦快,今年電力成長估計有四個百分點,去年只有○.○八%。光是今年前幾個月,電子、鋼鐵業用電量就成長了九%。」因此,我們可以這樣推論說,台電之所以供電不及,主要的原因是在於,用電需求的錯估,而最大的錯估差異來自產業的用電成長。

記得一年多之前,我曾在周刊上,提出一個觀念。經濟景氣循環的完成均有其一定的邏輯與程序,人為的干預所產生的後果,一者使景氣波動幅度加大或者使景氣循環時間拉長,並無法改變其結構性的趨勢。不過,政府雖然無法改變景氣是趨勢,但並不表示在不景氣時沒事做,其中尤應趁著不景氣時,加強對於公共或基礎設施的建設及檢修,以便當景氣來臨時,基礎設施不致發生不足的窘境。由目前景氣循環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不僅工業用電,包括其他的工業資源的應用量只會多不會少,對於供應品質的要求也只會更高不會低,我不曉得公用事業單位準備好了沒?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