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第 753 期
-
- 總編輯的話 四月布拉格
- 創辦人聊天室 台灣正進入「冷感期」?
- 石頭評論 中國vs.全球化
- 商場自慢塾 千萬別做生意
- 去梯言 誰過氣了?
- 台北耳語 有點煩!殷琪換了髮型
- 台北耳語 「爬」玉山,呂秀蓮要玩真的
- 台北耳語 黨代表「見證」陳主席的鮪魚肚
- 台北耳語 陳泰銘用三百則小故事傳遞「國巨精神」
- 人物特寫 三十二年前一聲槍響,改變了台灣
- 人物特寫 刺蔣後,連李登輝也被調查
- 大陸焦點 「容忍美國」不是硬道理
- 人物特寫 施明德吃了泛藍軍豆腐
- 火線話題 游內閣「搜刮祖產」拚經濟
- 封面故事 30萬到2,700億帝國
- 封面故事 黑森林裡,郭台銘的秘密花園
- 封面故事 郭台銘為什麼看上捷克?
- 封面故事 郭台銘細說鴻海28年
- 封面故事 如果我要搶他們生意,簡直輕而易舉
- 封面故事 我們只是地瓜,不敢跟蘋果比
- 封面故事 除非太陽不升起,否則不能不達到目標
- 封面故事 我在股東會上會發布十幾位總經理
- 人物特寫 林百里:沒有三愛,我只是小工程師
- 人物特寫 半導體業界的「變色龍」
- 產業風雲 勤業總裁魏永篤三十年來最大的危機
- 產業風雲 用七元零股換十五倍價值的紀念品
- 產業風雲 近七成企業:戒急用忍借屍還魂
- 人物專訪 做零售業要跟著年輕人流行
- 大陸焦點 一批台灣銀髮族移居江南終老
- 龔明鑫專欄 全球化與國家權力
- 產業風雲 四大天王捉對廝殺,鹿死誰手?
- 產業風雲 遊戲軟體股究竟可不可以買?
- 產業風雲 去年灰頭土臉,今年穿金戴銀
- 產業風雲 茂矽資金大挪移,都是為了大陸布局
- 人物特寫 八十三歲富豪可以倒立十五分鐘
- 人物特寫 跟翁大銘練功,和索羅斯對作
- 國際視窗 港人「北上」求職不再吃香
- 國際視窗 網際網路的第二春──服務
網際網路的第二春──服務
國際視窗|
撰文者:
刊欣
|出刊日期:
2002-04-25
全球經濟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趨勢息息相關,已經是既成的事實。而科技業大起大落的循環特性,讓景氣起落也不可避免的充滿混亂與不確定性。然而,科技的崛起與低落,其實自有脈絡可循,據近期美國《Upside》雜誌報導,雖然網路科技業已歷過泡沫化的痛苦經驗,憑藉著「網路服務」(Web Service)顛覆性新技術的發展,科技業正蓄勢待發,準備起飛,迎向另一個春天。
一直以來,顛覆性新技術或產品的問世,是帶動科技業成長的觸媒。不論廠商原本的規模,只要創造或取得領先技術,時機一旦成熟,通常都能占得先機,席捲市場版圖,創造巨大的財富。過去
...本文未結束
使用商周知識庫請先登入「商周集團會員」
數位訂閱會員登即可直接閱讀。
數位訂閱會員登即可直接閱讀。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