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政治的經濟正確

游內閣上路以來最受矚目的經濟議題,恐怕要算八吋晶圓廠登陸放行與長榮海運半數改懸英、義國旗兩樁了。前者仍在擾攘階段,業者雖有共識,政治領域裡的標籤帽子卻漫天亂飛,甚至勞駕李遠哲為此出來提倡理性思辨,看來似乎好事多磨。後者由陳水扁總統支持者張榮發以先斬後奏的方式「知會」國內主政諸公,以直接的行動表達其「兩岸政治必須解決,台灣經濟方有出路」之立場,卻只經過數天的媒體討論,便船過水無痕了。所謂政治正確,看來仍難免因人設事。

從經營的角度來看,長榮海運的換旗其實有幾項「正當理由」:一是全球布局,二是新興的市場狀況,三是國際間招商引資的競爭。

張榮發為台灣最早進入、了解中國大陸市場的企業家之一,早在一九八八年中共改革開放伊始,便走訪時任總書記趙紫陽。近年來大陸航運市場為國際集團必爭之地,而台灣業者卻囿於政治現實,無法在當地獨立取得合法執照,只能以中外合資或人頭方式遊走邊緣;不是無法有效競爭國際航運及承攬業務,便是被迫支付船務代理費用及簽單費,徒增運送成本。若改掛義、英旗,則可一舉取得直接進入歐盟與中國大陸的戰略利基,並達成降低成本、增加獲利的內部目標。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