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邊的中國》揭露內陸農村真實面貌引起騷動
貧瘠的內陸足以毀滅上海的繁華
上海的繁華,只是大陸的一角。台灣投資者必須深入內陸農村,才能全面了解大陸政經的各個面向。上海學者曹錦清所著《黃河邊的中國》一書,有最真實、深入的記錄……
最近,上海學者曹錦清寫的《黃河邊的中國》不僅轟動了大陸社會,而且引起了海外的廣泛關注。這部對當代中國鄉村社會的調查報告足以比美當年費孝通寫的《鄉土中國——江村調查》。
一九八八年十月起,曹錦清在浙江海寧農村斷斷續續進行了四年的田野調查,寫出了《當代浙北鄉村社會文化變遷》一書,真實地反映了自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起到一九八○年代經濟改革後,大陸沿海農村社會的變化。然而,曹錦清認為,海寧調查只反映沿海富裕地區農村社會面貌,還不足以理解整個當代中國農村的真實情況。於是他又在一九九六年五月來到黃河邊的河南農村進行調查。曹錦清利用親友關係這一傳統慣例認可的途徑進入調查現場,因此得以最真實、最深入地記錄了中原鄉村社會的一段信史。他將沿途所看、所聽、所談、所思、所慮,寫成這部《黃河邊的中國》。
曹錦清從農戶的年收支以及村、鄉、縣政府財政著手進行調查,發現自一九八○年代農村改革、取消人民公社、分田到戶以來,農民的生活有所改善,吃飯問題大致解決,然而農民不滿情緒反而增加。一方面,一向知足常樂的村落也捲入全國性競逐財富的攀比之中。大多數中原農民有飯吃了,但沒錢花,仍未徹底擺脫貧困。他們找不到賺錢途徑,又不再安於貧困。尤其年輕人更是如此,許多人就鋌而走險,農村治安狀況愈益惡化。
...本文未結束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