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我不是在賣東西

「這提案不及格!」同仁跟我過業務提案,還沒到第二頁,我下了結論。

在第一張簡報上,中間一個醒目的紅色大框寫著商周,以此展出商周可提供的四個服務,再由這四個服務展開一串洋洋灑灑的子產品……。整張PPT中,業主A被「低調」的畫在左上方。

「你搞錯主角了,主角不應該是商周,」我說。

另一個被我駁回的企畫案,十五張簡報中都在介紹自己有多棒。我問:「你簡報時打算花多少時間說自己、留多少時間聽客戶?哪件事更重要?」

類似情境也發生在新進業務的資格考中。我扮演奧客尖銳提問,「你們的價格太高……,」只見同仁拚了命的解釋自己產品有多好。

不到半小時,我淘汰了他,理由是:「你心中沒有客戶。」

上述例子都犯了同一個毛病:他們都在賣自己的東西,但這干客戶啥事!

「人們不想買四分之一英寸的鑽孔機。他們需要的,是牆上四分之一英寸的孔。」這是已故哈佛商學院教授李維特的名言。一個頂尖業務不是在「賣東西」,而是針對客戶的痛點,提出「解決方案」。

知易行難,理由之一,當業務員滿腦子都是業績、獎金的時候,自然就忘了客戶才是主角。

理由之二,當你擁有豐富產品(或技術)資源的時候,你甚至會偏執的對客戶視而不見。

舉一個盜版韓劇App的例子。跟Netflix、愛奇藝相比,從內容豐富度、畫質、音質到演算法,盜版平台根本端不上檯面;但是我發現,它掌握用戶痛點的力道,還真是深到骨子裡。

它知道追劇者也同時追星,因此它導引迷哥迷妹的動線,除了有傳統的「片庫」分類,還貼心的以「明星」為策展邏輯。譬如玄彬粉只要一鍵點擊,就可以看到他的作品集、動態、應援資訊;其次,它雖然沒有AI演算法,但抓住用戶的「劇荒」痛點,即便用「工人智慧」也可讓用戶對號入座。

最令我訝異的,過去被詬病視覺粗糙的電視跑馬燈(彈幕),搬到這場景竟然備受歡迎。它深知,追劇者需要陪伴,畢竟一個人追劇太寂寥,因此當螢幕上方隨著劇情彈出「女主角真美」、「音樂太跳戲了」等字幕時,用戶不但不覺干擾,反而得到療癒與共鳴。這些劇迷自動上傳的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戶創作內容),也為此平台加值。

撇開盜版的道德譴責,這三個平台的比較給了我啟發:用戶洞察遠比資源豐富重要。即便你一無所有,只要你能夠聽到用戶的心跳,你終究可以尋到解決方案。相反的,一個擁有豐富資源的天之驕子,反而容易被驕傲的生產者思維所困,無法同理用戶。

「用戶要的是洞,不是鑽孔機。」這句話值得刻在心裡,時刻警醒。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