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總量管制,光電真能與漁民、黑面琵鷺共生?

台南七股圈地近千頃 魚塭種電三道難題還沒解

養殖經驗逾30年的七股漁民楊惠欽,站在自己的魚塭前比畫著,以後太陽能板蓋起來,會延伸到水面上,屆時可能不利曬坪,也影響收成的動線。

養殖經驗逾30年的七股漁民楊惠欽,站在自己的魚塭前比畫著,以後太陽能板蓋起來,會延伸到水面上,屆時可能不利曬坪,也影響收成的動線。(攝影者.駱裕隆)

十月下旬以來,數百隻黑面琵鷺陸續飛到台南沿海過冬,牠們還不知道的是,明年此時,這一帶棲地的面貌恐怕會大幅改觀。大家不知道的還有,熱騰騰的蛤仔湯,這道家常美食,會不會走味⋯⋯。

雙腳跨在文蛤養殖池外的邊堤上,養殖漁民楊惠欽彎下腰,將一片片木板卡進魚塭的引水道裡,有三十年養蛤經驗的他,正在關閉引海水進來的水門。

台南七股的文蛤,是台灣少數利用潮汐漲退,引海水飼養的地區。秋冬季節,正進入文蛤收成高峰,沿著台六十一線行車,道路一邊是七股潟湖,一邊則是無際的魚塭,塭體裡沒有水車的,就全是文蛤養殖池。陸續收成的魚塭,為了曬土防止底土老化,水位正在慢慢下降,一群群白羽的涉鳥低著頭,在淺池裡覓食殘餘的雜魚雜蝦。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