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法式宮廷風內化於美學觀

汪麗琴:貴族家飾推動了昔日藝術

在汪麗琴心目中,拿破崙三世廳這般氣派而不俗氣,既豐富又有層次的裝飾,只有法國人才辦得到。

在汪麗琴心目中,拿破崙三世廳這般氣派而不俗氣,既豐富又有層次的裝飾,只有法國人才辦得到。(來源.Wikimedia Commons提供)

近年台灣生活美學產業看漲,在此領域縱橫十八年,有「教母」之稱的好樣集團執行長汪麗琴,功不可沒。去年十月,好樣在台中歌劇院規畫三層樓近千坪面積的多功能空間,好評媲美負責設計此案的建築大師伊東豊雄,其中有著多座水晶吊燈、噴水池、幾百張巴黎進口座椅的餐廳,成為拍照熱點,被汪麗琴暱稱為「洞穴中的巴黎皇宮」。或許現在法式風格已不算新鮮,但汪麗琴可是花了二十五年才走到這一步,而旅程的第一站,就是羅浮宮。

「第一次造訪羅浮宮是一九九二年。首先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館藏,是外面迴廊的馬爾利咖啡館(Café Marly),挑高的門廊,水晶吊燈和皇室紅、金色,卻一點都不俗氣,在裡面跟名流一起喝咖啡,是極度的享受與驕傲。台灣哪有這種地方?只有充滿台味的仿歐洲風。」回想起來,汪麗琴笑說,「那時真是個小土包子,走進大觀園,看什麼都好新鮮。」

因為工作需要,汪麗琴經常須跑巴黎,也陸續去了好多趟羅浮宮,日後打造好樣風格,她經常使用帶有法式宮廷風的家具,「那段時間的視覺體驗,造成很大的影響。羅浮宮房間裡的金箔天花板、壁畫、水晶燈,也許有人覺得過度奢華,但在那個時代,皇室、貴族是最大的藝術贊助人,儘管畫家被當工匠用,畫牆壁畫肖像,卻也因此留下珍貴的紀錄。」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