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荷《夢露》陪他開會

視藝術為日用品 坐著也無妨

事務所地下層一角,形式媒材各異的藝術品,不僅在工作中激蕩同仁腦力,也能適時提供心靈慰藉。

事務所地下層一角,形式媒材各異的藝術品,不僅在工作中激蕩同仁腦力,也能適時提供心靈慰藉。(攝影者.Quency)

當你走進一間公司,大至會議廳,小到書架最底層,隱密如洗手間,隨處可見大師級藝術品,肯定會小心翼翼,深怕碰壞了什麼吧,但坐擁蒐藏無數的室內設計師楊岸,偏不這麼想。

「在我公司,藝術品最好是擺得比自然還自然,比平常還平常」,楊岸說得瀟灑。這麼講吧,若記者本人擁有一張表現主義大師康丁斯基的版畫,一定想辦法掛在超明顯的地方,大家才看得見;但楊岸卻將它隨手靠在房間一角,旁邊是唯一名列《二十世紀藝術史》的亞洲藝術家陳庭詩的雕塑,若非訪談間他提起,很難一眼看到。來不及仔細品味兩件名作,只見楊岸挪開康丁斯基,後面竟藏了台灣國寶級大師林玉山的膠彩畫!

同樣例子比比皆是,草間彌生的高跟鞋小型雕塑夾在書架某層;林明弘的客家花布大圓桌,杵在檔案室門口任人挪動,還有韓國當紅藝術家梁慧圭的軟雕塑,披在蘋果電腦鬼才設計師馬克‧紐森(Marc Newson)著名的胚胎椅(Embryo Chair)上,「可以坐的,不要緊」,楊岸熱情招呼著。這不叫平常,什麼才是平常?楊岸的蒐藏無違和融入環境,徹底打破一般人以為藝術「只可遠觀」的刻板印象。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