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女性藝術家爭平權

一月底,「華盛頓女性遊行」成為全球新聞焦點。遊行的主事者除了女性主義領導人之外,有電影明星和歌手帶動婦女響應,光是華盛頓的參與人次就超過數十萬。那幾天,遊行在西方各大城市遍地開花。這次的抗議主張包括終止暴力、捍衛生育自由、保障公民權利等,深刻反映女性即便到了二○一七年,離一九一三年美國女性爭取投票權的一百多年後,仍囿限於各種不平等待遇。

女性爭取平權,不論在哪個領域從沒間斷過。最近在重要美術館的展覽以及藝術評論家的還原下,有幾位女性藝術家在丈夫與男性主導的西方現當代藝術生態裡,歷史地位更加明朗。最好的例子,莫過於梅莉薩‧梅爾茲(Marisa Merz,一九二六—)。她的先生是「貧窮藝術」(Arte Povera)領軍人物馬里奧‧梅爾茲(Mario Merz)。然而,她的女性身分讓她在當時沒有知名度,但是五十年來,除了照顧家庭以外,梅莉薩‧梅爾茲堅持使用「貧窮藝術」認定的尋常而且家裡常見的現成材料(鐵線、銅片)持續不斷創作。二○一七年,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為她辦了一場回顧展,讓九十歲的她得到應有的地位。

而以幾何形體和鮮豔色彩聞名的歐普藝術(Orphism Art)的創辦人之一索尼亞‧德勞內(Sonia Delaunay,一八八五—一九七九),在巴黎完成美術教育後走上職業藝術家的道路。二○一五年、她過世近四十年後,倫敦泰特美術館(Tate Modern)的展覽回顧了她的天賦,有評論家認為,她當年刻意在丈夫暨著名藝術家羅伯特‧德勞內(Robert Delaunay)的創作環境中,從繪畫創作轉向服裝和織品設計以避免夫妻競爭。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