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台南麵攤之子,改變一個國家
歐洲回收王來自台灣!
他是歐洲寶特瓶化纖製造龍頭、建立第一個雲端回收系統 他也拿下羅馬尼亞寶特瓶回收9成市占, 將寶特瓶回收率從0%提升至45% 停工一天,羅馬尼亞一天要被歐盟罰20萬歐元
這是一個台灣人常住人數,十根手指都數不滿的國度。
卻有一位四十幾歲的台灣人,把妻小都帶來這裡定居;入境時,只要報上他旗下公司名號,與中國親近、對台灣很敏感的海關,就會順利放行。
這裡是羅馬尼亞,人口近兩千萬人,人均所得不及台灣一半,它的政府腐敗,五十萬人今年二月上街抗議,但同時,它的經濟成長率高居歐盟之冠。這裡是外人眼裡混亂國度,卻也是冒險家的樂園。
這位台灣人冒的險,不像一般台商,利用新興市場便宜人力,做製造再出口的生意,他的事業要和政府既搏鬥、又合作,更與民眾直接相關,因為他是羅馬尼亞的「回收大王」。
占地十五萬坪的回收場,堆滿的廢寶特瓶是他眼中的黃金(攝影者:楊文財)|放大原圖
他,二十九歲獨闖歐洲
四次豪賭,變身資源回收大王
他囊括羅馬尼亞寶特瓶、廢家電回收處理九成市占率,塞爾維亞寶特瓶回收市占第一,回收觸角擴及立陶宛、馬其頓、德國、希臘。他協助該國符合環保標準以進入歐盟,建立歐洲產量最大的廢寶特瓶化纖製造廠,催生歐洲第一套廢棄物雲端回收系統,讓羅馬尼亞人滑手機就能做回收。
而他原本只是來自台南的麵攤小販之子。
一月,我們從桃園機場出發,飛行十四個小時,終於抵達這零下二十五度的國度,一探究竟。羅馬尼亞因不承認台灣的國際地位,海關不把入境章蓋在我們的護照上,避免等同承認中華民國存在,而是蓋在另一張紙上;但活塑提醒我們,抵達時只要對海關說,「拜訪綠色集團(Green group,活塑旗下公司)」,即可順利入關。
在這一年總有三個月天寒地凍的國家,這家台商落地生根二十年,儘管它在台灣名聲不響,但在這裡,卻人盡皆知。
小小的台灣,是全球垃圾再利用的模範生,就連《華爾街日報》也盛讚:「台灣是全球回收界的天才」。這環境養出的台灣回收王,到海外開疆闢土,從冰天雪地東歐,到赤道旁的新加坡,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把廢棄物變成黃金,每年替台灣賺進大把外匯。
其中,活塑是跑最遠、也最傳奇的一家。
活塑執行長洪慶齡才四十八歲,他與當地員工談話多用英文,不時夾帶羅馬尼亞話,轉頭與我們聊天又講得一口流利台語。
他的父親早年是高雄電影院老闆,放一部電影可以買一棟房,但後來電視機普及,電影院日益蕭條,他父親賠光所有家產,到台南另謀生路,帶著六歲的他,租暗無天日的地下室居住,白天在菜市場擺攤賣麵,晚上騎車載人去按摩,任何有賺錢的機會都不放過,一年只有除夕,一家人才能坐下來吃頓飯。
一九八○年代,台灣錢淹腳目,拎著一卡皮箱,到國外做生意的人,都賺了大錢,沒過什麼富裕日子的他,夢想著有一天能飛出菜市場,變成提皮箱闖天涯的企業家,不論讀台南商專,或後來念台北商專,他都選國際貿易科。
進軍羅馬尼亞,賭台商不敢去
一下飛機,發現這裡馬車比汽車多
畢業後,他成為編織袋設備廠的貿易專員。但他就業時,台灣景氣陷入低迷,台股從萬點跌到兩千點,月薪也只有兩萬多,他知道不到國外闖蕩,就永遠是一位領死薪水的上班族,這輩子翻不了身。
但當時,中國、東南亞已是一片紅海。他眼見有家台灣編織袋廠商,不敵另一家台廠,敗逃到南非,另闢市場,結果生意大好,引得敵對的台廠眼紅,殺到南非與之競爭,「最後的結局,不是誰贏了,是這兩家台廠都倒閉了。」
他得到的啟示是:要走出去,但要避開台商人多的地方。
他曾將設備賣給一家羅馬尼亞廠商,利潤是其他國家的兩倍,他直覺,這國家有市場,而且它很遠,遠到沒什麼台灣人想過去。
「做生意要逆勢而為,別人不去的你要去,別人說好的你要小心,說不好的反而有商機。我自己創業,第一就要找台灣人不敢去、到不了的。」
抱持這樣的想法,二十九歲,他帶著老婆,飛到這馬車比汽車還多、共產黨解體沒多久的國家,設編織袋廠。
往後二十年,他在當地置產,學羅馬尼亞話,孩子在這長大,一年超過三百天待在異鄉,只用兩位台灣人,領導近四千位當地員工,徒手建立起一座回收王國。他們關廠一天,該國就會因寶特瓶回收率達不到歐盟標準,一天被罰二十萬歐元。
活塑工廠位在布澤烏(Buzau),是羅馬尼亞三線城市,從首都布加勒斯特開車過去要一個半小時,但它是活塑的心臟,每年有逾二十萬噸的「垃圾」,包括寶特瓶、廢家電等,從鄰近國家流進這裡,變成可利用的原料,再流到歐洲各國,二十四小時不停。即使在大雪紛飛的冬天,我們也看到一整排的大卡車,在工廠外排隊。
用一張皮椅,賭翻身機會
七十二人小工廠,變編織袋巨頭
他把年營收僅約新台幣四十萬元、裝米、裝麵粉的編織袋廠,變成一家年營收逾六十億元的跨國公司,一開始,他靠的不是別的,就是敢賭。
「我不喜歡去賭場,不是我不愛賭,我喜歡大賭,我對自己的商業敏感力有自信,」在異國搏翻身,每一次重大決定,都是賭。第一次大賭,他在二十四小時內,用一張皮椅賭一個新局,讓他從七十二人的小工廠,變成布澤烏第一大編織袋廠。
二○○○年時,羅馬尼亞政府背書,提供進口設備免關稅,他見機不可失,向台灣股東增資、抵押台南老房,湊足近六千萬元,把身家財產與股東資源全賭進去,購買廠房,從台灣訂購設備,準備大展拳腳。
沒想到,政策宣布不到一個月,該國政府因赤字太高,國際貨幣基金要求取消這項優惠,一旦取消,他得多繳兩千多萬元的稅金,加上欠金主借款利息,公司立刻倒閉,他也會負債累累。
他吃不下、睡不著,三個月瘦五公斤。為趕在優惠政策取消前,讓設備進關,他要求船運公司先將設備載至義大利,再花一百萬元,找來七輛貨櫃車,從義大利港口載貨直奔羅馬尼亞,但還是遲了。「我們週五晚上才抵達報關處,週六他們休息,但週一優惠政策聽說就會取消,」他回憶。
他不肯死心,到報關口主管辦公室,要求關長週六加班。「這位主管聽到週六加班,仰天長笑,說自羅馬尼亞開國以來,報關口週六從不上班!」他只差沒跪下,講了快一小時,主管才慢慢吐出一句話:「我辦公室的椅子舊了,想換一張皮椅。」
他馬上開車到賣場,買一張最好的皮椅,親自送到主管辦公室。隔天,這位主管信守承諾,從週六早上八點到晚上七點,把所有設備都完成入關手續,等到下週一,優惠政策果然取消。
因為這張皮椅,活塑不但沒倒閉,反而因設備先進,規模變得更大。如今活塑不但是布澤烏第一大繳稅戶,也是該城市雇用人數最多的企業。
跟警察之妻,賭國企經營權
客戶想讓股,下一秒竟被上銬帶走
第二次大賭,他從被上銬的荷蘭人手上,以及警察之妻的手裡,在工會倒戈支持下,拿到一家國營企業股權,成為他日後跨入回收處理業的契機。
二○○三年某天,他一位荷蘭客戶突然造訪對洪說明,因不甘遭警察脅迫,想把國營廠隆卡彭(Romcarbon)股權讓給他。
隆卡彭是當時布澤烏最大的塑料加工廠,連活塑的上百位員工都是從隆卡彭跳槽過來,他聽完客戶提議後,有些心動。
可是,當這位荷蘭客戶說完,兩位警察就走進來,當他的面把這荷蘭人上銬帶走,警告他不要多管閒事。原來,羅馬尼亞為加入歐盟,要把國有財產還給人民,該國營廠董事長是當地警察局局長的妻子,想乘機把其餘股份全部吃下。
雖被警察警告,但他當時已是布澤烏外商協會副會長,他賭警察不敢輕易動他。
他內心盤算,若不購併隆卡彭,該公司有設備、有人才,「隆卡彭」三個字在當地比活塑招牌響亮,若有一天改革成功,遲早成為對手,不如他乘勢拿下來整頓。
現任綠色集團化纖廠廠長莎文(Mihaela Savin)曾是隆卡彭員工,她神色嚴肅,不苟言笑,每一位員工見到她都必恭必敬,凡有要求,員工們都馬上照辦。
莎文表示,她與洪慶齡早在一九九五年就因設備採購結識,後來隆卡彭原董事長因拖欠三個月薪資,她和其他工會領導轉而支持洪購併隆卡彭,她也成為廠長。
她從一位領不到薪水的員工,到去年薪資加紅利高達十一萬歐元,折合新台幣約三百六十三萬元,這薪資是該國人均所得的十三倍(該國人均所得近九千美元)。
敢給,是他拉攏當地要角的要訣。中華經濟研究院副主任林俊旭曾至活塑參訪,他指出,洪擅長「以當地人管理當地人」;除莎文外,活塑並以百萬年薪聘請的資深顧問達摩夫,他與政府關係良好,讓洪的意見可以直達環保部部長,甚至總理。
隆卡彭股權競標當天,共有三位競標者,一位是原董事長,另一位是建商老闆,一位是他。他因取得工會支持順利得標,開標後,遭欠薪的員工們欲毆打原董事長,但他上前擋下,對員工說,不用擔心,他已有改革公司的新計畫,就是寶特瓶回收。
他有把握寶特瓶回收能讓隆卡彭再起,最大的後盾就是台灣經驗。
台灣寶特瓶「一瓶換兩元」的回收制度,從一九九二年施行,九七年回收率就達一○○%,但羅馬尼亞回收制度,在二○○三年仍是一片空白。
他評估,台灣寶特瓶回收已證實是一個商機,而且,羅馬尼亞政府要進入歐盟,必須符合歐盟環保規章,提出寶特瓶回收對策;若搭上政策順風車,前景大有可為。
他翻譯台灣寶特瓶回收制度,送到環保部部長手中,部長對台灣制度大為驚豔,承諾立即遊說眾議院(類似台灣立法院),盡快通過該法令。
蓋寶特瓶處理廠,賭政策開放
當地根本不回收,別人都說「他瘋了」
他再度下注,馬上買進寶特瓶回收的設備,蓋了一個月可處理八百噸寶特瓶的處理廠,可是工廠開張首月,實際處理量只有五十噸,別人都說他瘋了,肯定大賠,可是他相信等補貼政策通過,他就是對的。
等了兩年,補貼法令無聲無息。「一百萬美元資本額才一年就快虧光,」他苦笑。
兩年後,他終於等到花開,該國通過寶特瓶補貼政策,成功提升寶特瓶回收量。他的寶特瓶回收廠,也從每月五十公噸,兩年後擴廠,月處理量達到一萬公噸;該國寶特瓶回收率由原本的幾近○%,如今提升到四五%。
羅馬尼亞與台灣在回收處理有一點不同。台灣回收是政府把持,由環保署旗下「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簡稱基管會)」掌控,向進口商和製造商收費,再把費用補貼給回收處理業者;但該國卻可由民間設立,目前最大的包裝材「基管會」,是由活塑主導組成,可口可樂、海尼根等大廠,都得向它繳費,由它運用。
自製收垃圾App,比台灣還先進
環保人員到府收件,現場換現金
人在異國,勢單力薄,他鞏固自己的方式,一是把事業做大、做強,二是用台灣當後盾,將台灣的技術、管理,引進當地。
他跨進廢電子電器回收處理,就結合這兩項策略,墊高競爭門檻。
台灣一九九八年就開始回收「四機一腦」,包括洗衣機、電冰箱、冷暖氣機、電視機和電腦,但歐盟到二○○三年才頒布相關法令。
活塑那時年營收約三十億元,買處理設備不成問題,但管理和流程規畫才是重點。他回到台灣,找上南部最大廢電器處理廠綠建,邀請入資,成立廢電器處理公司,綠建幫他規畫工廠流程,如今在活塑工廠看到的,正是由台廠帶進去的。
綠建總經理陳育民指出,他們投資約新台幣四千萬元在羅馬尼亞廠。「台灣廢家電回收處理產業競爭激烈,但羅馬尼亞才剛開始,」他表示,他們將運行十幾年的台灣廢家電回收管理技巧,帶到該國,用不到五年時間,就賺了約一倍。
如今,活塑廢棄物處理範圍,早從寶特瓶回收,擴及廢電器、保麗龍等,幾乎每一項在羅馬尼亞市占率都居第一。「這一間公司足以影響一個國家的政策,改變了整個羅馬尼亞的環保產業,」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指出。
洪慶齡的下一步,是讓民眾「用手機收垃圾」。他們製作一套稱作「Sigurec(集過來)」的雲端回收系統,只要打開手機App,就能把黃色的回收車,直接叫來家門口,將垃圾交給回收人員,換取現金。
另外,你也可以親自到回收站,把寶特瓶投入機器,它會吐出折價券,用手機掃一下折價券條碼,就能記錄省下多少碳權,和朋友比賽,並參加抽獎。
活塑這款雲端回收系統,目前全羅馬尼亞已設立六十台,多位在賣場裡或停車場處,今年預計再增加三百五十台。這種把「回收」、「處理」、「再利用」,和手機App整合的模式,連台灣都沒有,竟然因一位台灣人,讓它在一個東歐國家誕生了。
「事業之初,我們都是到台灣去淘金,去學習的,」他說,台灣產業擁有很多know-how(技巧)可以複製到海外,但缺乏像他這種「種子兵團」,一股傻勁願意到海外征戰,相當可惜。
一位在菜市場長大的孩子,沒有一股膽氣,不可能飛出菜市場,飛到一個沒人願意去的地方;如果沒有來自故鄉的專業支援,也難以成就足以傲視歐洲的回收王國。如今,台灣有更多的回收業者,勇闖海外開疆闢土,把台灣在回收界的先進知識,帶到全世界。
德國
每年回收近6,000噸寶特瓶
塞爾維亞
寶特瓶回收處理量市占率第一
立陶宛
2017年新建廠,砸千萬歐元回收處理寶特瓶
羅馬尼亞
寶特瓶、廢家電等廢棄物回收處理量市占率第一
希臘
每年回收近近4,300噸寶特瓶
註:本圖列出活塑5大據點,其餘尚有馬其頓、科索沃等國
整理:馬自明
成立年:1998年
執行長:洪慶齡
旗下子公司:隆卡彭、綠色集團
員工數:約4,000人
事業範圍:編織袋、寶特瓶、廢家電等回收處理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