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街頭演唱、唱片文物到傳統國樂,聽覺也掀懷舊風!

風靡老聲音

九名來自全球各地的老外齊聚在台灣, 用生活器具製成的樂器,讓人重返爵士樂的靈魂與感動; 一位企業家,在1932年的日式老房, 用一屋子的音樂蒐藏讓人重新回味老聲音的感動; 三個年輕人,以國樂拉出古老曲調的現代風情。 三段新時代裡守護老聲音的故事,請你細細聆聽。

(攝影者.李明宜)

現在的你,都怎麼聽音樂?打開手機,點開音樂App,滑動手指,便能享受來自全球各地,包羅萬象的各式音樂。這是我們多數人所認知的音樂。

「你能想像以前的人怎麼聽音樂?他們對音樂的看法嗎?」《玩樂老台灣》作者林太崴說。便利性,讓人們對聲音的崇敬性消失了。在十九世紀以前,人們聽音樂必須到現場聆聽樂團演奏,「古時候也只有富貴人家才有能力把樂團請到家中演奏。」直到後來音樂盒、愛迪生發明了留聲機後,人們發現了保存錄製聲音的方法,至此音樂開始打破了階級,走入尋常人家。

從一開始人們把這些機械視為會吸取靈魂的妖魔,後來會聚集在有留聲機的人家,等待留聲機搖手把後,才將七十八轉唱片如同聖物般被放在唱盤上,「當音樂從留聲機裡跑出來之前,你會經歷一些幾近像儀式般的步驟,那些步驟能讓你更期待音樂。雖然那時候的蟲膠唱片有兩面,一面只有三分鐘。」林太崴表示;閉上眼睛,想像著一群從來沒有聽過音樂的人屏息等待著,那音樂雖僅有三分鐘,但那三分鐘的節奏,卻能直直敲打至人們的靈魂深處。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