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台灣第一個小農市集

農夫是最好的老師

合樸農學市集創辦人陳孟凱,在市集的荷松開講中介紹工班的成立,與造屋的願景。

合樸農學市集創辦人陳孟凱,在市集的荷松開講中介紹工班的成立,與造屋的願景。(攝影者.劉煜仕)

九點剛過,合樸農學市集陸陸續續湧入人潮,不是趕集似的採買,大多是熟門熟路的領著親友孩子先找好位子,或在草坪鋪上野餐墊,再到各攤位上閒聊幾句,接著帶點新鮮的豆花、豆漿、黑糖糕、堅果、果醬與涼麵,圍坐一起先吃頓豐盛的早午餐。等孩子在草坪上玩累了,桌上也差不多空了,才慢慢往攤子晃去,採買下週的新鮮蔬果。

「歡迎光臨我們的心靈美食區,」陳孟凱解釋說,今天市集試著將原本分散各處的理念攤位集中,以圓圈概念營造出如自家客廳般的舒適感,讓消費者可以坐下,和各個攤位的志工做理念的交流。兩個專程從新竹來市集的大學生,專注的聽著志工解釋「藏種於農」的重要性;一旁的台中荒野保護協會與樹醫生,也忙著向消費者推介自然理念。不一會兒,有機棉攤的薛焜中化身導覽員,帶著共學團的大小朋友,在「食器貸出」的攤位前解釋一次性餐具對地球的傷害,以及如何透過「刮、噴、擦」,把租借來的食器做初步的清潔。

合樸農學市集在二○○七年創立時,就將推廣教育列為重點,透過「好好生活、好好務農、好好吃飯、好好讀書」的「四好」主張與課程,創造有機的消費人口。「農人是最好的老師,」陳孟凱說,只是有些生產者不擅言辭,這時熱心的消費者就成了最佳志工與宣傳者。這個沒有過路客,也沒有任何市集標示的市集,因為消費者一個帶著一個,慢慢的打開知名度。然而隨著全台小農市集一一開辦,擅長經營管理的陳孟凱很快察覺潛在危險,「一旦大公司挾其雄厚資本進來,一般市集根本無法競爭。」解決之道,就是讓生產者與消費者形成社群。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