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陳水扁拆除于右任銅像 如今,于右任外孫牽成陳水扁

陳水扁當初極力主張拆除于右任的銅像,曾引發于家後代不滿。 (攝影者.駱裕隆 )

台北市仁愛路及敦化南路圓環四周車水馬龍、景物依舊,圓環裡原先矗立的于右任銅像,則在肩負長達三十二年的路標任務後,已於今年四月十九日、于右任一百二十歲冥誕日當天,成功完整地遷建至國父紀念館「中山碑林」安放,使得爭議不休的銅像拆除問題,暫時譜上休止符,藝文界人士莫不感到欣慰。

于右任銅像於民國五十五年間設立於仁愛路和敦化南路圓環,三十二年來一直是大台北市民的重要路標,其功能性及文化意義也深植於市民心中,但去年底台北市長陳水扁決定拆除于右任銅像之舉,立即引發藝文界及書法界的重視與反彈,透過熱心人士不斷奔走爭取,以及各界的樂捐,加上國立國父紀念館的大力協助,于右任銅像得以全身而退,且保有原體及新碑,避免遭到拆除的浩劫。

陳水扁當初之所以堅持要拆除于右任銅像,主要係考量都市景觀發展,他認為仁愛路、敦化南路這處重要路口的圓環,應重新塑造新的面貌,而銅像已不符時代潮流,因此建議遷移。而據了解,當初市府同意遷建不拆除時,曾公開徵求認養單位,其中以紀念于右任先生而創辦的基隆崇右企專最積極,市府也一度同意贈予該校,但最後還是決定遷建至國父紀念館園內西北側的「中山碑林」內,盼繼續供後人憑弔。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