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都是玉米星球子民

十數年前的柬埔寨之旅。最享受是,一大清早從市場買來、還帶著微溫的當日手工現做米粉。溫潤飽滿的米香和綿糯口感,拌上椰汁咖哩醬汁一起吃,純樸真摯滋味,此刻憶起,分外懷念。

十數年前的柬埔寨之旅。最享受是,一大清早從市場買來、還帶著微溫的當日手工現做米粉。溫潤飽滿的米香和綿糯口感,拌上椰汁咖哩醬汁一起吃,純樸真摯滋味,此刻憶起,分外懷念。(攝影者.葉怡蘭)

娥蘇拉‧勒瑰恩的小說《轉機》中有這麼一篇故事:主角運用跨次元的旅行方式,來到一個名為「伊斯拉克」的國度。這裡,由於基因改造技術濫用,從人到動植物都變了樣,而核心人物,披著一頭濃密、金黃玉米色,細細飄垂如鬚秀髮的艾莉阿勒,本身擁有四%玉米基因……。當刻讀之悚然,但卻突地醒覺,其實,真實世界裡玉米早已無所不在。汽水的成分百分之百都是玉米,速食店的雞塊超過一半都由玉米組成,還有蛋糕、餅乾、零嘴、沖泡湯品與各種醬料調味品……,就連飼養的家畜、漁產,無論原是肉食草飼,漸漸都改以玉米為食。

十九世紀,科學家成功從玉米中提煉出糖和澱粉,加之遺傳工程的推波助瀾使之大量廉價,自此席捲全球,成為所有加工食品、食材的核心成分。因了這價廉與便利,撐起龐大食品工業,看似迎來琳琅滿目的食之風景,然諷刺的是,市面上成百成千的商品裡,無論怎麼挑,你吃下的卻大多都是玉米。且這玉米可一點也不存在我們熟悉喜愛的馥郁甜美,而是無色、無香、無味,還得借助各種虛假的化學人工香料擬味增香。

有多久了呢?我眼看著碗裡的米粉、米線、粿仔、粄條、河粉一點一點失卻了原本的渾白顏色,變得越來越透明、越來越Q彈、越來越耐煮,但米香、米味卻越來越寡淡難以下嚥;烏龍麵,不管是台製抑或日貨,每次採買都得戒慎恐懼確定不含「澱粉」,只因再也受不了只有口感沒有麵香的惱人咀嚼經驗。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