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你是誰,也很重要

人脈學,一直是爸爸很遺憾無法教我的事。或許是家族個性,我們都過分嚴肅,不愛錦上添花,不喜說言不及義的話,甚至不輕易把人列入朋友清單。但我很記得大學入學前,爸爸語重心長的叮嚀:「到了台北,要好好交朋友。」

偏偏個性是最難改的東西。我永遠記得第一天進台大時的震撼,班上同學近一半是北一女、建中等北部名校生,近九成來自各地明星高中;當時的我,是個常走錯火車月台、甚至坐到反方向公車的雲林孩子,談的話題、認識的人,都跟同學們不一樣。

我沒有達到爸爸的期待,畢業時人脈存摺阮囊羞澀。但幸運的,台灣是一個相對自由競爭的市場,我選擇了一份我熱愛的工作,用我的專業、我的誠懇,證明自己。

近年來升學制度變得複雜,財富更為集中,人們擔心,孩子無法享有階級流動的機會。一位男性朋友拚命的工作,只為了讓孩子進台北的復興小學,「我要讓孩子成為那個圈子的人。」另一位朋友雖無顯赫背景,但因緣際會畢業於常春藤商學院,「人脈這東西一定要累積三代。我還只是第一代,只是表面了解這群人怎麼看事情,但我要讓兒子自自然然的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兩位友人用心良苦,但我始終珍惜,當時一個人到台北的心情;那種沒有靠山、沒有人脈,凡事戰戰兢兢的心情。每次靠自己的力量,突破了種種限制,就一點一滴累積了對自己的認識;雖然人脈存摺不豐厚,卻因此強化了自信存摺。

在職場上,當兩個人專業相當時,人脈確實可以加分。畢竟要認識一個陌生人,需要足夠的時間、情境,才能夠累積出信任,交易成本甚高;若過程中有關鍵人物的加持,一句話,可能勝過數年耕耘。此時,認識誰,往往比你是誰更加重要。

人脈,就像個能力放大器一樣;現今社群網站的蓬勃,則讓這個放大器升級,功能更強大、更快速。

要小心的是,你究竟放了什麼東西進去這個放大器?當我們處在時時刻刻都可能自我揭露、「手指演說」的環境,如何讓每個緣分都是一個善緣的起始,而不是惡緣的放大?你是誰,也相當重要。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