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只講一半的真相

一個無所事事的混混,把一家麵包店的窗戶砸破了,一片片碎玻璃灑在地上。

圍觀者安慰麵包店老闆,「凡事皆有光明面,這個意外,將為玻璃店帶來新生意;玻璃店老闆可能因此去買蛋糕;而蛋糕店老闆可能再轉向他人消費……。」層層推演,有人得到結論,這個惹事混混不僅非社會亂源,還造福人群。

然而,這故事只講對了一半,另一半的真相是,原本麵包店老闆正準備訂製新西裝,卻因窗戶破了而不買西裝。也就是說,如果混混不打破窗戶,裁縫師傅本來會多出一筆收入,而這筆收入也可能衍生一連串的消費乘數效果,活絡經濟。

但人們只看到新窗戶,卻絕對不會看到新西裝,因為那套西裝永遠不會做出來;而人們也只看到麵包店與玻璃店,卻忘掉裁縫師傅。

亨利‧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知名經濟專欄作家將上述例子稱為「破窗謬論」,他說:「人們,通常只看到觸目所及的東西。」

在政院推動下,國光石化,俗稱的八輕,即將進入環評最後階段。他們端出數字:每年可帶來五千億產值,相當於四%GDP(國內生產毛額),並帶來六十九萬三千個就業機會。

看來似乎是個好算盤,然而,在這個算盤裡,我們要請大家一起來找那位消失的裁縫師傅!

從效益面,我們要問:如果社會資源不投入八輕,難道不會產出更高的GDP?更多的就業人口?為什麼台灣非蓋八輕不可?

長期主跑石化線的主筆呂國禎寫道,早年政府支持六輕是因為乙烯是工業之母,當時台灣自給率僅三八%,如今,台灣的乙烯自給率已逾九成,還有六成可外銷中國,我們還需要一座八輕嗎?

再看成本面,主筆賴寧寧與學者們挑燈夜戰,估算出八輕的社會成本,全民每年可能為此付出一千多億的代價,而這些成本,是八輕環評報告的五倍。

昔日六輕的補貼政策,創造出一個年產值破兆、年獲利逾三千億的台塑集團,貢獻台灣九%GDP,然而,它每年用水量超過半個以上的石門水庫,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占了台灣總排放量的四分之一……。

許多公共政策裡,有太多被遺忘的裁縫師傅。他們,是從來不會被想到的人,被社會投機客、利益集團所犧牲。他們,很可能就是你、我。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