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吞虎嚥的消費模式不再

「殺了裁判!」一九九六年棒球季在辛辛那提市揭幕時,球迷這麼喊道。八次投球之後,本壘板後方的裁判約翰.麥雪利(John McSherry)心肌梗塞猝死,他三百二十磅(約一百四十五公斤)的龐大身軀在心臟缺氧之下頹然倒下。

麥雪利暴斃,是因為大量膽固醇塞住了他的冠狀動脈,心臟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給,以致他像在月黑風高之夜遭吸血鬼突擊那樣猝死。第二天,電台節目主持人霍華.史登(Howard Stern)發出了許多人心中的哀嘆:解救方法其實非常明顯。這對所有肥胖的人都一樣:「別再吃了!」史登吼道。你以為麥雪利不知道嗎?問題是,他就是停不了口。他就是愛吃!所有甜的、油的以至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物都不放過。咬上一口就讓他欣喜若狂,最後一口以至中間的每一口,都是無比的享受。他活脫脫就是一台長了四肢的食物攪拌器。

小說家卡夫卡(Franz Kafka)一百年前編了一個故事,情節恰恰和麥雪利的悲劇相反。卡夫卡的《饑餓藝術家》(A Hunger Artist)敘述十九世紀歐洲一位職業禁食者,他奇特的表演是馬戲團娛樂觀眾的餘興節目。這位禁食者在木籠中逐漸衰亡,吸引觀眾的目光以及零錢打賞。觀眾看到他骨瘦如柴的樣子莫不目瞪口呆,他們好奇的伸手進籠裡摸他突出來的肋骨,驚嘆於他將自己餓至毀滅邊緣的決心。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