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模式在非洲

三十年來中國的發展模式給世人帶來一連串的驚嘆,中國的發展經驗幾乎打破所有經濟學教科書的定律。尤其在全球遭逢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之際,中國所特有的計畫經濟與市場經濟混合體制,在抵禦金融海嘯的致命性破壞力上,以及穩定市場參與者的投資與消費信心上,特別能彰顯其應付外部風險的優勢。

過去,中共領導者一直堅持經濟體制改革有底線,戰略性經濟部門將長期維持國有。這個底線曾經是許多自由派經濟學家詬病的對象,也不斷被西方媒體嘲弄為落伍的計畫經濟遺跡。但是在當前金融海嘯的肆虐下,中國政府因為直接掌控壟斷性資本密集產業與大型金融機構,要比歐美國家政府更有能力防止國內投資規模與信用市場流動性的急遽萎縮。反觀,美國與歐洲的央行雖然猛然調降基本利率,至今仍無法緩解信貸市場枯竭與民間投資急凍的危險形勢,最後可能被迫要走上銀行全面國有化的道路。

近來儘管越來越多的西方專家開始承認中國發展模式的相對優勢,不過他們仍質疑其他開發中國家是否可以模仿中國的發展經驗。他們認為目前移植中國發展模式而獲致顯著成效只有越南,但越南是特殊的個案。越南與中國不僅地理接壤,更有深厚的歷史與文化淵源;兩國的共產政權都是透過民族解放戰爭與農民革命而建立的,也都是從農村啟動市場經濟改革,其他開發中國家未必具備類似的歷史起點,要複製中國經驗將十分困難。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