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泰雅人,卻更像泰雅人

拋棄公職走進霞喀羅

在霞喀羅古道兩端,因為歷屆統治者的壓迫,泰雅族人的根、母語、文物,不斷的被迫毀棄,老祖宗的智慧逐漸消失。不過,就在一些泰雅人自願或不自願猛丟自家「沒用的東西」時,卻有一位「比令˙巴亞斯」,一直辛苦的掙錢把被丟棄的珍貴文物買回來。他希望總有一天,能把來自尖石、五峰泰雅社區的傳統生活物件聚集,無償成立「泰雅青年會館」。

其實,五十四歲的比令˙巴亞斯,原名廖賢德,是位道地的竹東客家人。但他黝黑的外表和神似泰雅人說普通話的特殊腔調,反而常常讓陌生人倒著問他:「請問你的漢文名字是?」家住新竹縣竹東鎮的比令,會和山上的泰雅族人結下半輩子緣,緣起於三十一年前的一場山難。民國六十四年,比令在山中迷途,幸運被幾位原住民獵人所救。他們一把番刀加上祖先留下來的叮嚀就能存活深山的生活智慧,讓比令這位平地人深受震撼,從此迷上泰雅文化了。

比令騎著摩托車就上山,密集研究霞喀羅古道兩端的五峰和尖石,至今已有二、三十年。他甚至放棄有退俸的公職飯碗,養活自己與搶救泰雅文物的錢,則是由開卡車、擔任大學山服社老師及解說員的報酬而來的。他深入泰雅社區,跟著比令走在古道沿路,遇上的族人沒有一位不敬稱他「廖老師」。他珍惜所有的泰雅文物,走到清泉部落時,一位泰雅老婦向比令借來他手中的竹製菸斗、疼惜的觸摸著,連這麼小的傳統泰雅用品,老婦人也很久沒見到了。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