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供需失衡,波羅的海散裝運價創新高

運價狂飆 台灣航商看得到吃不到

隨新興市場原物料需求大增,澳洲、巴西塞港問題日益嚴重, 散裝新船供需缺口擴大,為何運價一路炒高,航商卻無法提高獲利?

十月十日國慶日,BDI(波羅的海乾散裝運價指數)創下歷史新高,達到一萬零二百一十八點。今年初,指數還在四千六百點附近,也就是說,過去十個月,大漲了一.二倍。

這波散裝運價飆高,主要是澳洲與巴西「塞港」問題嚴重,另一方面,也充斥人為炒作的氣氛。由於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對煤、鐵等原物料需求大增,造成澳洲、巴西兩大出口國的港口無法負荷,而兩國又限制對船齡逾二十年的船舶進港,逼使老船加速汰換。造船廠因忙於建造獲利性較佳的貨櫃輪和油輪,散裝新船下水數量減少,整體運力成長率降到四%以下,趕不上需求成長,供需缺口因而擴大。

據專業海運市調機構Clarkson統計,今年散裝航運需求成長率為五.一一%,運力卻僅增加三.五九%,供需缺口達一七.九%新高,失衡狀況日益嚴重。炒家抓住機會一路炒高運價,但航商獲利卻無法跟著拉高。原因一,多數航商是經營合約船,如新興航運、台灣航運、中國航運與益航,每一年到五年才換約,因此不管BDI指數如何飆漲,合約船今年都是「看得到卻吃不到」。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