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獨立五十年 種族主義卻跟不上時代

馬來西亞政府在八月底安排了各種盛大的活動,慶祝馬來半島脫離英國獨立五十週年。的確有太多值得慶祝的事,包括生活品質、教育普及、醫療服務、環境衛生與電力等,都在主權獨立的五十年間產生驚人的發展。馬來西亞擁有不凡的現代化動力,九年前,雙子星塔在吉隆坡完成時,就是當地現代化能力的絕佳象徵。那時,雙子星塔是全球第一高樓。

然而,歡慶之餘還是有缺憾。馬來西亞的五十歲生日正好在當地仇視華人和印度人的氣氛風起雲湧之際舉行,這兩個種族加起來約占當地人口的三分之一,但他們遭受持續性的歧視,而且這是主要族群馬來人所支持的。當地也有一些擔心伊斯蘭化在馬來穆斯林之間加速蔓延,穆斯林在馬來西亞占了一半以上,另外,也有人擔心馬來人、華人和印度馬來人(Indian Malaysians)分別堅守的不同生活方式所造成的衝突將越演越烈。令人悲嘆的是,獨立之後更是如此,不同種族的人民在分開的學校學習、分別飲食、分別工作,在社交上也互不往來。有些人會問:究竟是否有所謂的馬來西亞人呢?

有利於馬來民族(pro-bumiputra)的種族政策在一九五七年,該國的首部憲法中就制訂下來。主要是為了舒緩馬來人被華人和印度移民邊緣化的恐懼。這些移民理應是暫時在錫坑與農園裡工作的,但卻永久定居下來,並且逐漸支配了企業和專業領域。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