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遲暮》拋開被動等待,重新定位

整合零碎經驗 心不老,活得好

人生該如何走過最後一段旅程?三個方法,讓你認清自我的價值、肯定存在的意義,終能無憾的微笑……

原該達官顯要齊聚的告別式,沒人出席;原該讚揚一生的演說者,竟是啞巴…欠缺整合的人生,只能無奈收場。

得過普立茲文學獎的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H. Erikson),在發展心理學中占一席之地,與當代心理學家佛洛伊德、皮亞傑齊名。他在《Erikson老年研究報告》書上指出,人生發展有八個階段,第八個階段是老年期,「整合」(integration)與「絕望」(despair)是老年期發展的兩大不同。

為何絕望?心理學家吳靜吉以法國劇作家伊歐涅斯柯(Eugene Lonesco)第三齣劇本《椅子》(Les Chaises, 1952)為其詮釋。

在這齣荒謬劇裡,主角是九十五歲老人和九十四歲老婦,兩人認為活這麼久了,應該人生圓滿,遂邀請達官貴人來家中作客,並宴請一位演說家,等大家到齊後,發表重要談話。門鈴一響,兩老即去搬椅子、招呼賓客坐下,兩人忙進忙出,深怕怠慢客人。而事實上,沒有一個客人進來,儘是兩老的想像。劇末,演說家來了,卻是個啞巴,咿咿唔唔說不出話,象徵兩人的一生「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兩老發現真相,絕望至極,雙雙投水自盡。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