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術界 見利忘「學」

近十年,在物質主義氾濫環境下,大陸學術界瀰漫著腐敗風氣,權勢、地位、金錢、交易所起的作用遠遠超過學術。

日前,香港科技大學丁學良教授接受大陸《中華工商時報》採訪時稱:「中國的經濟學太熱鬧了,什麼人都可以說自己是個經濟學家,什麼問題他們都敢談。這說明中國的經濟學還遠遠沒有走到經濟科學的門口來。國內有的著名經濟學家連在國際上最好的五十個經濟系裡當研究生的資格都不夠。實際上,中國的主流經濟學家把太少的精力用來做經濟科學研究,把太多的精力用來為某一利益集團說話。」

丁教授一語激起千層浪,傳媒和網站附和他的言論如排山倒海。有一家周刊更公布了近年大陸一些「海內外聞名」的經濟學家與大企業的關係。有些人擔任企業董事多達十餘家,年收入由數十萬到過百萬不等,然後為企業利益提供「理論依據」,誤導政府產業政策。其實不僅是經濟學界,在近十年物質主義氾濫環境下,整個大陸學術界瀰漫著見利忘「學」的腐敗風氣。

大陸經濟學家直接從財團企業獲取利益,其他人文和社會科學獲利的方式則更多樣化。例如,以賣學位、賣文憑的方式吸引學生,為大學和自己增加收入;學術評獎和爭取研究課題立項時,拉幫結派、彼此關照、互相投票、瓜分利益;利用錄取研究生或授予學位的權力,迫使學生成為無償「雇員」。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