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病入膏肓(上)

目前大陸六百多個城市中,有一百八十三個提出要建成國際化大都市,但只注重建高樓、廣場的結果,卻是忽視了城市生存品質。

近二十年來,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中國大陸的城市化速度也極為驚人。然而,在此過程中,大陸城市發展走上了一條歧路。除環境污染、人口膨脹、交通壅堵等世界通行的「城市病」外,大陸城市普遍出現「公路越修越寬,樓群越建越高,傳統特色越來越少」的現象。

大陸城市發展一味追求規模。目前六百多個城市中有一百八十三個提出要建成國際化大都市。不僅所有省會城市,而且像安徽阜陽那種名不見經傳的中小城市也以此為目標。目前全球稱得上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不過四十九個。為了與國際接軌,拚命打造張揚性的城市表像,「廣場風」、「草坪風」、「地鐵風」、「會展中心熱」、「地標建築熱」越颳越盛。許多中小城市修建的馬路比大城市的還寬,廣場可容納的人數比全市總人口還多。如山東棗莊是一個很窮的小城,去年全市生產總值僅人民幣四百多億元,但卻建造了中國最寬最長的市區馬路「光明大道」,大道上經常看不到一輛汽車通行。再如,阜陽為了提升「國際形象」,在九○年代初耗資三‧二億元建一個國際大機場,勉強營運一年後,就被迫關閉,現在雜草叢生、野獸出沒。

不適合居住的著名城市 八成在中國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