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之戰 北京出130億美元併優尼科

中海油拿國家當提款機

石油爭奪大戰的背後其實是國家力量的抗衡,中海油以中國政治力量做為全球擴張的後盾,卻輕忽美國政治力量的掣肘,以致陰溝裡翻了船。董事長傅成玉應該徹悟,先進國家一樣愛玩政商關係,手腕還得更高明。

中國第三大石油業者,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出價一百八十五億美元現金,預備購併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條件猶勝競爭對手雪佛龍,卻在最後關鍵功虧一簣,八月初黯然宣布退出。

這樁案子若成功,將成為中國企業海外購併最大金額的案子,金額比聯想買IBM個人電腦高出九倍以上,無怪乎全球矚目,不過正因為案子太過搶眼,反而成為政治事件種下敗因。中海油在退出聲明中,抱怨美國政治力介入此樁商業購併。不過,面對規模如此大又事涉美國敏感的油源問題的購併案,中海油在提案購併過程中,接連的錯誤決策,也是導致失敗的原因。

中海油最大的錯誤之一是事先沒有取得內部共識。今年三月,當時尚未有任何公司向優尼科出價,董事長傅成玉數度與優尼科執行長威廉森(Charles Williamson)磋商,且雙方相談甚歡,並議定在三月底正式出價。豈料,傅成玉在董事會上提案卻慘遭否決,導致未能趕在三月底提案。沒幾天,就傳出雪佛龍半路殺出,與優尼科達成合併的初步協議。雪佛龍的出現,雖證明傅成玉的眼光正確,但落後一家美國公司出價,已使案子變得更為棘手。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