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篇》台灣難以誕生「宮崎駿」的5大理由

創意產業需從美學鏈結到經濟

宮崎駿與吉卜力締造的創意王國,彰顯出單靠美學創意,不足以成就「美學經濟」大業,文化、資金、創意 、產業鏈結……,環環相扣,這些台灣都欠缺。

■李仁芳認為,A型團隊是藝術家與製作人/經營家的夢幻組合,能支撐美學經濟的發展。 (攝影者.翁挺耀 )

宮崎駿在日本動畫界的崛起,有整個產業系絡與大環境力量的撐持。首先,日本有很強大的動漫畫傳統,許多Hit的動畫片都取材改編自人氣連載漫畫。如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原作士郎正宗(講談社刊)是知名例子。漫畫讀物在日本有廣大讀者群,無論兒童、少年與成年人,很多人在電車上人手一冊,看得津津有味。強大的視覺系文化培養 了寬廣的動畫收視群。

以二○○二年為例,日本共上映了二千八百八十一部動畫作品——動畫電影一百三十三部(五%),其中日片五十一部,洋片八十二部;電視卡通則推出二千七百四十八部(九五%),平均每週上映八十部。

動畫市場規模每年約兩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六百二十五億八千萬元),平均每部動畫電影之收入三億至四億五千萬日圓。電視卡通方面年度播映量也超過二千七百部以上。動畫之影像軟體發行收入每年在七百億至一千億日圓之間,動畫人物延伸商品(Character)年收入更高達一兆七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五千三百二十億元)。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