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衡發展策略」非改不可了 ——「胡調控:軟著陸?硬著陸?」危機之二

當年毛澤東的共產黨勝了蔣介石的國民黨,關鍵在於農民與農村。毛熟讀中國歷史,深知三千年中國歷史盛衰興替的歷史教訓,十次中十次與農民有關。蔣深究宋明理學,格物致知,卻未格到這一層,輸了沒話說。

鄧小平一九七八年決定改革開放之初,提出「先富一部分人起來再說」,這在當時,改革的起始點上,無可厚非,全中國大陸,總十億人口,勢無可能一起發展,一起富裕,不得不先從沿海,尤其是四個特區開始,這是「不平衡發展策略」。

即便如此,鄧小平深知,任何改革的前提與基礎,首要之務在於填飽肚子,要填飽肚子,就得先搞好農業,因此,在這方面他也是「不平衡」的,先農後工,先農村後城市。從一九七九到一九八四,重點置於農業及農村改革,且成果斐然,僅六年,絕大多數的中國人終於都有了飽的感覺。從一九七九到八四,美國《時代》每年一次的年度風雲人物,六次中,鄧小平上了兩次,足見鄧的表現,世所公認。蘇聯戈巴契夫後來學鄧小平搞改革,到九一年即難以為繼,解體前夕,蘇聯百姓朔風寒雪中排長隊買麵包的情景讓人印象深刻,戈顯然漏學了鄧的第一課。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