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用剪刀的方法

好多年前,剛要從校園踏入社會之際,在最後一堂的《傳播研究方法》課堂上,老師在我們面前做了一件讓我們摸不著頭腦的事情──他拿著一把剪刀,在一張折疊的色紙上剪了幾個洞,攤開來,讓我們看看紙上的花樣。

接著,他對我們說了一段話,我到現在還記得一清二楚。他說:「你們覺得自己從這裡學到什麼?是像這樣(指著那張紙)很多的花樣?還是這把剪刀?我要提醒你們,我可以教給你們的,不是剪刀、也不是花樣,只是拿剪刀的方法。至於你們人生需要什麼花樣,還是得要你們自己去剪,而且以後你們可能還會換剪刀,還要重新學。」

一段話,一輩子受用。

年紀越大,在職場上也經過幾番轉折,越能體會他說的「學拿剪刀的方法」,不是「學花樣」的道理。看事情需要方法、想事情需要方法、做事情需要方法……這些在人生的學校永遠都學不完,而且常常覺得自己少一種用剪刀的方法。

這一期我們報導了台灣「永遠少一張畢業證書」的現象。我們發現,現今的大學生竟然十個人裡面就有一個延畢生,他們遲遲不願踏入人生的學校。

在資深記者吳修辰與記者林孟儀的採訪中,幾乎所有的延畢生都是為了增加自己進入職場的競爭力,或者因為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進入職場,所以乾脆先留在學校,再多修幾門有利於找工作的課程。甚至還有一位延畢生表示,他從大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延畢了!

不敢也不願進入職場,算是這一代大學生的信心危機嗎?

當台灣大學的錄取率高達七二%,進大學的前門已經不是窄門,出大學的後門卻好像變窄了;企業人才競爭的竿子升高,讓大家都覺得自己少了好幾把剪刀;只有一張畢業證書不夠用。這種心情,其實不只出現在職場菜鳥,老鳥面臨的壓力一樣大。

然而,少的究竟是剪刀、還是用剪刀的方法?是少一張畢業證書,還是少了面對職場磨練的能力?

另一篇推薦給讀者的文章,是商周主筆黃惠娟所寫的「高學費讓窮人子弟翻不了身?」要求降低大學學費的呼聲很高,然而,只一味降低學費,真的可以讓優秀的窮孩子有更好的機會進優秀的大學嗎?惠娟點出了許多學費與大學教育品質的迷思,是我近期看過探討學費政策最清楚的文章。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