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時鐘要倒轉了?

我該與台灣讀者談正直,或者談誠信嗎?

這個疑惑來自於,我們的讀者都是自信滿滿的菁英分子,誰理會你說教。既然沒有人會想聽你說教,何必自討沒趣。

即使有一百個理由告訴我,這期《商業周刊》選擇「企業大崩壞」為題材並不討好,但我還是決定一意孤行。因為這是媒體人該做的提醒。

有一句心裡話,其實我很不應該說出來,但我還是要說。我其實很不喜歡商人,因為我看到許多唯利是圖的事,拿錢壓人的盛氣。我很少看到,有使命感、大我在前的企業家。

這些年,金錢主義盛行,社會更以此評量人的高低。台灣如此,中國大陸也是如此。我的本意不是要貶低商人。我想說,會賺錢不是罪惡,也該讓人尊敬;但會賺錢之外,有影響力的人還留下什麼標竿?為社會貢獻過什麼?

最近,我從《商業周刊》的「企業誠信度」調查發現,與我想法接近的台灣人還不少。

投資專家華倫.巴菲特說:「一旦企業把下一期的盈餘算進這一期帳冊裡,他就得在會計數字上動更多手腳,才能彌補下一期的虧空。結果,一次的竄改數字,演變成一場無法收拾的大騙局。」

這次我們專訪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時,他多次用到「痛心」這個字眼,因為這個社會「誠信淪喪,貪婪升高」。我與保誠人壽董事長梁家駒訪談時,他更是語重心長。

每一份財務報表都是死的,撰寫財務報表者手上的那枝筆才是活的,那枝筆會讓財務報表呈現不同的意義,這存乎企業主一心。多數的小股東無法天天看著這家公司的運作,他只有信任企業主。然而,有多少企業主把這樣的信任當成是珍貴的尊重,時時刻刻珍惜著這樣的信任?

身為一個記者,我常說,不管你是多麼傑出的記者,一旦道德上有瑕疵,所有的傑出記錄都一筆勾消。記者如此、企業家如此,這社會上的每一個角色都應該如此看待自己。

雖然現在的社會現象讓人感到悲觀,但是,或許人們會因為這樣的教訓,重拾誠信。在此,我引述張忠謀先生的話,作為文章結尾:「時鐘就要倒轉了!」

這一期《商業周刊》封面故事的撰稿者是記者曾寶璐,與副總編輯孫秀惠。歡迎讀者給我們不同的建議。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