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企業家參與三通談判

台灣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企業家功不可沒,他們深知台灣產業不轉往大陸,便會走往末路,更早進入大陸,就可以比他國競爭者早一天穩固自己的競爭力、減少在國際市場上被取代的機率。

中國大陸採取經濟開放政策之後,世界各國及經濟體都把這龐大的市場併入整體策略,自由經濟體系下的跨國企業也策動進入大陸市場的計畫。當這些企業發現自己國家現行的政策阻礙其推展中國市場時,他們會想辦法解除這些障礙;相對的,中國大陸因為政策開放,為了要走上世界經貿舞台、爭取他國市場,也會發現許多障礙,中國大陸除了與各國政府不斷周旋,跨國企業也幾乎都被要求協助消除這些障礙。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幾乎都全力以赴。

數年前,中、美兩國的主要經貿問題之一,就是美國國會決定是否通過延續中國的最惠國待遇案。當時,美國波音公司便是推動此案通過的推手,除了設立專門團隊向行政及立法部門不斷遊說外〈和其他企業聯手合作更不在話下〉,更有報導指出,波音公司對零件下包工廠開出下單的附帶條件,要求工廠老闆必須答應寫信給當地的聯邦議員,要求支持通過繼續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案,工廠老闆欣然接受了這個條件。

這種手法在美國引起兩極化的反應。但是如果說波音公司這麼做就是不對的,也有欠公允。面臨著空中巴士在亞洲市場的強烈競爭,如果波音能用合法的方式獲得更多的訂單,不但保有了其中國大陸的市占率,對成千上萬波音員工、下游廠商的利益及所屬員工的就業機會、地區經濟整體的連鎖效應,進而對美國全體利益都有所影響。這已經是複雜而必須深思熟慮的問題。如此民生經濟的重要課題不僅是企業家,更是為政者極為重要的責任。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