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企業化經營面面觀

經營大學,要營利還是名聲?

國內的私立大學現正面臨台灣加入WTO 與大陸和歐美大學競爭的戰國時期, 而想盡辦法增加自己競爭力與曝光度, 但大部分家長仍對主流公立大學情有獨鍾, 私立大學在營利之外,是否還須 對學校的附加價值做一番檢討?

台灣私立大學為了爭取學生,無不祭出「利多」吸引學子的加入。 (攝影者.江思賢 )

景文集團掏空景文與華夏兩校校產數億元弊案,不但讓教育部在近日介入校董會,更凸顯了企業經營學校的利益輸送等弊端。但你知道嗎?元智大學的「十合一新世紀領袖」方案,將以近新台幣一百萬元栽培一位大一新生,除了免學費等優惠外,畢業後並提供一百萬元的創業基金!台中逢甲大學也補助大一新生每名五千元購買筆記型電腦。

台灣目前已有一百零五所大專院校,上述花招正是私立大學面臨台灣加入WTO後,與大陸和歐美大學競爭,而想辦法增加自己競爭力與曝光度的動作。

看了上述大學提供的優渥讀書環境,親愛的家長,你會不會讓自己具國立大學實力的小孩,優先考慮就讀這些私立大學?答案極可能是否定的。元智大學校長詹世弘指出,許多條件符合「新世紀領袖方案」(大學聯考成績在該類組前五%,並且以元智為第一志願)的新生,卻要面對家長的壓力:「你的成績可以念國立大學,為什麼要去念元智?」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