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同情卻又令人擔憂的財經官員

新政府運作三個月,不是褒貶互見,而是見貶不見褒,尤其是財經方面。從工時案開始,經股市護盤、挽救傳統產業政策、房市政策、中央地方爭錢、美濃水庫興建爭議、總預算大刪經建支出,中華釋股案的紛紛擾擾,最後到擬議提高舉債上限,這三個月,一路跌跌撞撞,狀況百出。新政府財經團隊的表現,確實叫人捏把冷汗。輿論因此對財經官員給予相當負面的評價,或許,在阿扁總統及唐飛院長心中也有如是的遺憾或不滿?

是真的嗎?新政府的財經團隊真該受到如此低劣的評價嗎?我看不然。首先要弄清楚一點,這個運作了三個月的財經團隊,起跑時,就揹負了兩大包袱,一舊一新。舊的是舊政府留下,新政府概括承受的,其中包括了金融體質的惡化,財政體質的惡化,及傳統產業體質的惡化,這些惡化,均非一朝一夕,而是長年積累下來的問題,這些問題對新財經團隊的運作構成了極大的牽制與負擔,就此而言,舊政府的離休官員及國民黨,沒有資格批評。

新包袱則是執政黨及阿扁總統在競選時拚命開出用來換取選票的支票,如「三三三」,如「五五五」,新政府上台後,面對兌現壓力,必須挪擠預算,使得許多政策章法大亂。這一部分,由新財經團隊負責,也有欠公平,理應是阿扁及民進黨的責任,就此而言,民進黨沒有資格批評。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