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六噸賣了一億元,今年砸錢加碼投資

台糖的冬蟲夏草比糖還甜!

五十年前,台糖就做「生技產品」,但是和現在有什麼不同?從實驗室三角瓶到工廠量產,台糖如何開發出中間工廠,並跨入全方位生技產業?

林拓南催生中間工廠計畫,解決了從實驗室到工廠間技術差異的問題。 (攝影者.駱裕隆 )

台糖公司載甘蔗的小火車,一節車廂可以裝四到五噸的甘蔗,台糖一年要裝載三百萬噸甘蔗,至少需裝滿六十萬節小火車車廂。把甘蔗換上冬蟲夏草,去年台糖公司賣出的冬蟲夏草,總噸數也不過是六噸,大概只能裝滿小火車的一節半車廂,但是,這六噸冬蟲夏草,去年幫台糖創造了新台幣一億元的營收,數量少、單價高,是生技產品吸引人之處。

和很多民間企業比起來,台糖公司近幾年對生物科技的投資和生產研發,堪稱是手筆最大的。單是投資神隆製藥、生物科技發展基金、台灣花卉生物技術公司、聯亞生技(從事疫苗及藥品製劑開發)等生技轉投資案,即花了十五億元。另外,台糖計劃將嘉義縣的大林糖廠規劃為生技生產工廠,明年將動工,第一期的投資金額就高達十一億元。其實,台糖公司對生物科技並不陌生,早在光復初期,台糖就開始做酵母菌、酒精,這些產品在五十年前,也算是「高科技」產品,所以,台糖早就有發酵技術。只是,現在台糖生產的生技產品,從過去的民生產品,變成冬蟲夏草、靈芝等保健食品,技術當然也不同,從篩菌、培養液配方、到培養的溫度、時間,都需要累積know-how(經營技術)。

從實驗室到工廠量產的操作方式不同,在實驗室的三角瓶內培養出微生物,到工廠的大發酵槽,還要重新做生產研發。而且,從三角瓶到工廠量產,狀況完全不一樣,在三角瓶階段,可能還需要加溫,到工廠的大發酵槽,隨菌種快速成長,溫度升高,反而必須降溫。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