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集團郭台銘董事長,由於競購東芝半導體未果,針對媒體報導,以撕報紙來抗議,此舉在向來習慣「公眾人物即應低調」的日本人看來,半是驚訝半是困惑。日本網民噓聲不斷,有反譏「表演過頭」者,有嘲諷「偏不賣你」者。鴻海兩次競標,兩次都是最高價,卻在最後殺出一個之前從未參與競標、以日本「產業革新機構」領軍的「日美韓聯盟」,日本舉國不想把東芝半導體賣給鴻海,可說是吃了秤砣鐵了心。

鴻海在日本民間之所以不受待見,原因有三:一、收購夏普時,實際出資較當初承諾為低,日本人視之為「未信守承諾」;二、技術外流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三、重建夏普的過程,採取了極不受歡迎的裁員方式。

前兩者,日本網民不見得站得住腳。夏普出售當初,未將負債狀況真實揭露,才是鴻海最後必須壓低出資價錢的原因,日本網民對鴻海的批評,有護短之嫌;至於技術外流中國云云,夏普的OLED技術,在鴻海購下當時,仍只是「試作階段」,中國就算想要取得外界技術,韓國三星與LG才是第一順位,還輪不到夏普。如果中國大陸對夏普的技術感興趣,則買下夏普必將不會是鴻海,而是其他中國廠商,其理至明。依我看,「裁員」才是讓日本人對鴻海鐵腕改革夏普「有感」的來源。

日本企業對於人員的削減,一般不說「裁員」,而是用個委婉的詞彙,叫「早期退職」,明明五十多歲的退休年齡,卻在四十才出頭就請你走路,本質與裁員無異。如今的日本企業,早非鐵飯碗的保證,該裁員的仍是會裁員,但比起外資企業還是溫和點。所以日本小姐要是面對兩個追求者,一是年收入二千萬的高帥白領,另一是年收入不到一千萬老實巴焦的日本商社上班族,日本小姐寧願選擇後者。

我一個台灣人朋友,當初在某大日資電機公司任職,與一位日本空姐交往。空姐女友對外提起她這男友,言必稱「我那某某電機的男友」,口氣不無驕傲;如今朋友跳槽到一家外企,年收入起碼增加了一半,小倆口甜蜜如昔,但女友反而再不提男友的工作。「多虧我追她時,人是在日本公司。」朋友苦笑道。

鴻海以雷厲風行的作風,整頓夏普人事,「鴻海接手、七千人走路」,當初在日本傳得沸沸揚揚,正好坐實了「外資就是靠不住」這一罪名。儘管夏普經過整頓,業績交出了久違的好成績單,股市也表現亮眼,但郭董衝冠一怒,畢竟仍是激起了日本網民對鴻海的新愁舊怨,剎時紛至沓來。

只是,人總是遇事情緒先起,理智後至。「鴻海競購東芝半導體」的事情,一方面是新聞熱度退燒,另一方面,則是鴻海最近做出了這麼一個足以讓人「頭腦冷靜」的聲明:如果東芝半導體出售案遲遲未決,鴻海也將因東芝所持技術「失去市場優勢」,將考慮正式退出東芝半導體出售案。

這意味著什麼?東芝半導體花落誰家,如果懸而未決,公司的重大決策無法做,該進行的重大投資無法進行,時間一天天流逝之下,最後就算定案,技術優勢早已不存,而把一個「不再具備市場優勢」的東芝半導體買回家的,就是以日本國民稅金養著的「產業革新機構」。這是個半官方投資機構,專門負責用日本國民的稅金投資一些大廈將傾的企業,救亡圖存,但由於是公務員組成,對於半導體這類亟需敏捷判斷力、龐大資金力的產業,缺少企業家果斷的執行能力,東芝半導體沒賣給鴻海,賣給這群公務員,凶多吉少。

鴻海的聲明,讓日本網民一下子清醒起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也無不朽的技術。東芝半導體技術再強,沒能與時俱進,也只能是明日黃花。沒有強人領導,也只能是盲人瞎馬。網上不再見當初對鴻海的揶揄嘲諷,反而多了一些理性分析的留言。如「半導體業瞬息萬變,落入官僚體制下的東芝半導體將難以應對,還是賣給鴻海郭董較合適」、如「如果我是東芝員工,我也想在郭董這樣有領導力的人底下工作」,總之,網民風向產生了一點變化,多少是因日本政府官僚向來予人「三流水準」印象所致。

我看著日本網上輿論風向的變化,突然想歪批「苛政猛於虎」這句話:日本網民想起政府即將介入民間企業,猶如猛虎當前,硬是把人給嚇到鴻海陣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