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樁式共享自行車」的oBike服務,在車輛大量投放至新北市後,引發違規停車、占用機車停車位、自行車架的爭議。根據中央社報導,台灣奧致網絡公司聲明投放在合法區域,有民眾投訴將會在一小時內排除,但新北市府強行公告將合法投放變成違規,單車遭移,公司將依法提訴願。

共享單車的應用在中國、美國及歐洲等單車大國在近年已有長足發展,其中又以中國的共享單車發展最火熱。共享單車在中國主要一線城市發展最盛,主要歸功於城市的公共交通建設規劃趕不上都會人士生活的實際需求。

之前在上海生活的時候常常會覺得,共享單車真的能解決我每天上班或者是到某些地方晃晃的通勤問題,因為我所居住的地方其實離我所工作的張江高科園區辦公室不遠,但要前往地鐵站的路上公車卻很不方便,短短一條路常堵車延誤很多時間,也經常碰到擠不上公車的窘境。

此外,地鐵站下來之後到辦公室的路程竟然沒有公車,也沒有像YouBike那種公共自行車,所以幾乎都用走的,一走就是15分鐘。這種例子顯示,在中國的一、二線城市,有無數的白領存在通勤最後一哩路不易抵達的痛點,所以滴滴打車、共享單車才能這麼受到都會人士的愛戴,其中又以共享單車是最低成本解決此問題的交通工具。

oBike占用機車格惹民怨》2大原因,看中國超夯「共享單車」在台灣為何會失敗?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台灣是適合無樁式共享單車的新興拓點市場?

就在中國無樁共享單車品牌mobike、ofo等不斷獲得更大的融資、甚至要拓展國際市場的同時,共享單車所產生的問題仍然待解。

共享單車先行者mobike和ofo一直以來面臨單車被盜、損毀、佔為己有以及亂停等亂象,新進市場的後進者除了須面對同樣問題以外,在未獲得能比擬mobike和ofo的龐大資本條件下,做不出差異性就會很容易因為虧損問題競爭不過市場巨頭而被淘汰。

我猜也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新加坡的共享單車品牌o-bike就嘗試相對其他中國本地共享單車新品牌不一樣的路線,在拓展大中華區市場時,首先進入台灣市場營運,畢竟台灣市場在無樁式共享單車應用上還屬於藍海,且根據YouBike營運下來的情況來看,在台灣公共單車被破壞、偷竊的機率相對來說很低,公司存活的機會比較高。

但是,也因為台灣人的生活習慣與社會、政策法規有其獨特性,台灣市場其實跟中國大陸市場差異很大,o-bike在台灣營運將有其他更多問題要克服。

首先,以台北市為例,即便大眾運輸工具已經相當方便,有很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保有機車作為重要的代步工具,所以大台北生活圈仍然規劃了相當多的機車專用停車格,這和上海很不一樣。

中國的許多城市都很少有機車專用停車格的規劃,很多城市甚至限制不准騎機車,但人行道普遍都還算蠻寬的,上面有很多區域可以隨意停自行車及電瓶車。但在台灣,機車或自行車隨意停在同等區域都可能會收到罰單,許多街區仍是騎樓建築,很多熱鬧的地點,機車族光是找可以停機車的車位就很累了。

因此,o-bike若是一下子大量投入單車到台北就會出現排擠效應,因為一直以來單車就不是台北人主要會用到的通勤工具(台北人大多數買單車來騎主要目的是休閒運動而非通勤,很多人單車會拿回家停,折疊車非常盛行),單車停車位規劃不多,機車停車位本來又已相當競爭了,o-bike停到機車本來可以停車的地方,對一般的台北市民來說難以容忍,許多市民已對o-bike相當反感。

再者,台北的公共單車youbike(有樁式)其實這麼多年以來發展得很好,消費者滿意度很高,跟中國大陸絕大多數城市內地方政府設置的有樁式公共單車有不小的差別。

o-bike踩進台灣,在台北這塊區域雖然是無樁式共享單車的首位先行者,卻很難期待可以如ofo的猛烈發展,關鍵就在於o-bike單車本身看起來和youbike就有等級上的差異,絕大多數o-bike使用者之前都騎過youbike,實際騎乘也有很深刻的體會,畢竟民間業者做共享單車服務,營運成本跟風險都相當高昂,單車的製造成本不可能像youbike那樣高,使用體驗很難期待能有多好

youbike單車用料實在、騎乘舒適,具有3段式變速功能,又搭載發電式花鼓讓騎乘時前後燈恆亮,不用擔心電池電力問題,既保障安全也省去維護成本,不但解決大台北地區很多地方仍有捷運或公車最後一哩路接駁的問題、省去了單車的停車及保養問題,更順帶滿足了民眾假日騎單車運動的需求。

反觀中國大陸的有樁式公共單車不但站點不夠密集,普遍也不具上述的所有功能及優點,吸引力欠佳,所以民間的無樁式共享單車補上了這個缺口,得以迅猛發展,中國官方也樂見民間公司補上這個市場讓其野蠻生長,待生長到一定程度之後再以法律狠狠地整治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