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40歲的女兒:心理醫師媽媽走過中年之路的38個提醒

出 版 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4/8/29

定價:360元

現在優惠價 79折 284

加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下次買

給我40歲的女兒:心理醫師媽媽走過中年之路的38個提醒

韓星姬

★執業超過40年,撫慰20萬名讀者★
《心理醫師媽媽給女兒的人生真心話》感心續作
這次要給即將、正在或走過「中年之路」的你
 
四十歲經歷的混亂,既是告訴我們改變時機到來的訊號,
也是叫我們邁向人生新階段的內在聲音。
藉由此刻的混亂整頓人生、再次成長,這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
 
韓國最療癒的醫師媽媽作家韓星姬,十年前為「全天下已經長大卻害怕未來的女兒們」寫下《心理醫師媽媽給女兒的人生真心話》;十年後,以媽媽與走過中年之路的過來人身分,再次提筆,寫給正在「經歷四十歲成長痛」的女兒與四十歲世代──
 
●這世上的成功與幸福沒有標準答案──
每個人到了四十歲,都有不同的生活軌跡,別人看似美好的成功終歸是別人的,妳還是要朝向自己的版本前進。
 
●別過度期待──
現實再寒酸,也不代表人生毫無意義。承認自己的極限,重新調整夢想,
照實看待美麗與鄙陋共存的世界時,才有辦法不被現實打擊。
 
●四十歲,總算可以活出自己的年紀──
假如人生的上半場,是在世界打造的競技場上成為選手,努力奔跑的日子;人生的下半場,便是打造個人喜好競技場的時機。
 
●找到真正的朋友──
到了人生後半場,朋友之間的相似之處多過差異。所剩不多的人生,淡化了我們的嫉妒心,萌生真正的情感連結,學會互相體諒,對彼此寬容。
 
●與父母和解──
照顧年邁父母的時間,是理解父母人生的最佳時機,所謂理解,就是要去找出父母為何不得不那樣生活的解答。
 
●六十歲時最後悔的事情──
被古板的年齡劇本左右,四十歲就斷定自己年紀大,活得只剩責任與義務。直到六十歲才發現,原來四十歲還很年輕??
 
「女兒啊,四十歲時覺得自己年紀太大,像是有人指使的一樣,活得指剩下責任與義務。直到六十歲才發現,原來四十歲還很年輕……」~韓星姬
 
 
◎本書特色
1. 療癒20萬讀者,心理醫師媽媽40年專業分享
韓國20萬冊暢銷書《心理醫師媽媽給女兒的人生真心話》的作者韓星姬新作,寫給40歲女兒,在同一世代面臨的各種壓力與狀況,不安與混亂,都是正常,最重要的是照顧好自己。
2. 一位走過中年之路的過來人真心話
60多歲的作者,回首自己的中年危機,以過來人身分告訴大家,中年正是「修剪人生」最好的時刻,決定什麼該做不該做,不要自己畫地自限,要相信,等到60歲再回頭,會發現40歲還很年輕。
3. 身兼多重身分,最懂女性的溫暖對話
作者除了擁有心理醫師專業背景,也是「職業女性」且「為人母」,雖是她寫給「40歲女兒」的人生課題,也是對現下35+的女性,不論已婚、未婚的正向鼓勵,「一切都會沒事的。」

 
◎感心推薦
張?仁|暢銷作家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陳嬿伊│精神科醫師
 
四十歲的每個決定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就像電影裡拆炸彈的關鍵時刻:要剪藍線還是紅線,只有一次機會。很慶幸有這本書,好像有個智者讓我在拆炸彈時,陪在身邊微笑著說:「沒關係,妳一定可以做得很好,不管剪哪一條,一定都會沒事的。」~暢銷作家張?仁
 
我很喜歡書中母親對女兒的理解和鼓勵,並呼籲每個父母不管在任何時期,都被提醒「請充分信任、支持你們的孩子」。讀完這本書,讓我充分感到一點一滴釋放,和值得被疼惜、被愛,承認壓力和累,也感受活力和泉源。~諮商心理師黃之盈
【推薦序1】給四十歲的我輩中人,原來我們並不孤單
【推薦序2】年屆四十,中年震盪─別害怕聽見內心的鼓聲
 
序 時隔十年,再次寫信給妳

Chapter 1_這些年,照顧病人的領悟
01.有天驚覺,我的人生被偷走了?
02.面對四十歲的不安,妳可以這樣做
03.不管幾歲,妳都可以給自己新的開始
04. 六十歲時,最後悔的事情
05. 四十歲,是時候為你的人生感到滿足
06. 對人生不要有過度期待,那容易使人不幸
07. 曾經的創傷,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08. 為了走出一成不變,四十歲前決定遠行的村上春樹

 
Chapter 2 _女兒啊,妳第一個要照顧的是自己
09. 對人生來說,痛苦挫折也是禮物
10. 四十歲的生活首要,學會好好休息
11. 試著說出妳的真實感受吧,我的女兒
12. 跟孩子互動,用美好的回憶替代嘮叨
13. 四十歲的妳,有能力擁抱內在的陰影了
14.女兒啊,妳有想為自己做的事嗎?
15.我想告訴「活得很累」的妳
16.不必為了想擁有「me time」自責

Chapter 3_四十歲時常忽略,卻不能不關注的問題
17.好好擁抱自己,陪著妳的內在小孩長大
18.睡不著?心不安?我們來寫煩惱日記吧!
19.年紀大也有好處,會越來越知道怎麼心平氣和
20.轉化情結,讓生活充滿創意和動力
21.妳不必當個好媽媽,而是當個像自己的媽媽
22.練習表達真實的情緒,看見自己真正的內在需求
23.花時間心力去討厭那個人,那不是太消耗妳自己?
24.能理解父母的人生時,代表妳成為真正的大人了

 
Chapter 4_如果問我,人生該怎麼過?
25.雖然變老了,但我很滿意現在的年紀
26.煩惱很多時,試著站遠一點來看看吧!
27.上了年紀的學習是真正學習的開始
28.讓夫妻關係成為彼此最好的朋友關係
29. 到了人生下半場,友誼反而會變得更加穩固
30.父母能給子女的最佳贈禮,是跟著孩子一起獨立
31.妳的另一半,只是想當個比自己父親更好的爸爸

 
Chapter 5_別管別人怎麼說,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吧!
32. 四十歲正是「修剪人生」的好時機
33.不管別人怎麼說,過得開心最重要
34.人生終點時,妳希望在別人心中留下什麼?
35. 去看見值得相信與跟隨的人,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36. 與其想著「一定要做好」,不如放鬆相信「一定會成功」
37. 人生下半場的預備動作:鍛鍊體力、理財計畫、管理自己的心
38. 女兒啊,媽媽會一直支持妳到生命最後一刻
【推薦序1】給四十歲的我輩中人,原來我們並不孤單
張瀞仁|暢銷作家
 
身為媽媽、一個四十歲左右的媽媽,《給我40歲的女兒》這是一本讓人感受很複雜的書。不過不要誤會,是一種溫暖正面的複雜;而且正是因為複雜,反而讓人鬆了一口氣。「啊,原來大家都是這樣啊!」我在讀的時候,屢屢覺得自己原來不孤單。
是的,我原本孤單無比。
我們這代似乎卡在某種時代的間隙中:小時候就被教育「好好考試、好好工作,就有幸福美好的未來」。但到了四十歲,我們發現跟偶像劇裡那種工作穩定、家庭美滿、在職場上充滿自信的亮麗人生不一樣。我們每天灰頭土臉的掙扎,面對科技快速改變、國際職場競爭、每天要做無數次決定、小孩在旁邊又煩的要死,我們一邊奮力存活、一邊要養家糊口、自我成就,一邊還要試著成為新時代中充滿愛與啓發的父母。(誰知道這到底是什麼!)這種經常性的徬徨與不安,如果被二十歲的我看到了,會覺得四十歲的自己真是遜斃了。
但看了這本書,不僅知道這樣的「遜」是世界上許多同世代人日常的一部分,也得到許多過來人的智慧。如同四十歲的我一定可以對二十歲的人有所幫助,如同書中六十歲的作者,也給四十歲的我許多智慧還有安慰。很多事情,從六十歲回頭來看都不一樣:忙碌的生活要怎麼取捨優先順序、到底還要忙多久才會有自己的時間、很羨慕別人但自己永遠做不到、什麼時候才能不用證明自己、轉職決定是否正確、每天累到半死但生活沒有意義怎麼辦……上述每一項,我都覺得從書裡找到了解答。
說「解答」或許不太精確,畢竟人生哪有標準答案。但作者給了很多「方向」,如果很功利的從效率觀點來說,她告訴我什麼事情「不用追求」,譬如「證明自己是一條無止盡的路,你必須一直獲勝,最後只會得到『人生好難』這種結論。」這對看熱血少年漫畫長大的我非常衝擊,因為我從小被灌輸,人生就是不斷地戰鬥,就算不能每次都贏、也要盡全力的燃燒自己,否則對不起那些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幫助、別人會覺得我不夠努力。但是作者說:「我們不是為了證明自己而出生,而是生下來就值得被愛和尊重,就算一事無成也沒關係。」
面對生活中在各種角色之間切換的混亂失序與心力交瘁,作者說:「四十歲的混亂是改變的訊號,只是必經的成長痛,這個時期總會過去。再過一陣子,這些對你提出各種要求的人就會下船,所以用『我才能做到這樣』的心態堅持下去吧!」
遇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經歷職涯上的一個重大選擇。一邊是兩倍薪水,但或許要投入幾乎所有的時間;一邊是沒有那麼多薪水,但擁有某種生活和精神上的彈性。身邊不少朋友也面臨類似的分水嶺,無論是創業、轉職、搬家、移民、小孩就學……跟自由自在的二十歲相比,四十歲的每個決定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就像電影裡拆炸彈的關鍵時刻:要剪藍線還是紅線,只有一次機會。很慶幸有這本書,好像有個智者讓我在拆炸彈時,陪在身邊微笑著說:「沒關係,妳一定可以做得很好,不管剪哪一條,一定都會沒事的。」
歌德(Goethe)說:「人只要努力就會陷入徬徨。」在選項越來越少的人生中,這麼努力、所以這麼徬徨的我們,只是正在經歷某個複雜而美好的時期,最後一定都會沒事的。


【推薦序2】年屆四十,中年震盪──別害怕聽見內心的鼓聲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榮格(Carl Jung)曾說:「人到四十之後,陰影浮現,主導的人格面具見底,我們開始倦怠,感到虛無,抱持懷疑,陷入混亂。」
中年時期,是人生集結一切的高峰,卻也是人生中的聚集點,我們會決定自己生活的種種樣貌和抉擇,我們將逐一揭開人到中年的比較、累積、尷尬,焦慮著怎麼踏出下一步。這是一位心理醫師母親寫給四十歲女兒的貼心書,而我在收到這本書稿,正值四十大關,內心也心有戚戚焉。
「買房、繳稅、公民義務、政治參與、養兒育女、照顧父母、安排才藝和假日出遊時光,」身處三明治族群的我們,在踏入婚姻之前,一腳踏入兩個家族的臍帶間,彷彿兒時被父母守護的一段任務告一段落,卻接踵而來其他更重要的人生積累,另一個新的任務就要啟動了,遵循規則成家立業,卻因責任重大感到耗竭、恐懼責任也渴望自由,設法每天開起「多功能模式」在因應眼前困境。我們的父母輩吃苦當作吃補,而我們這輩,則是永遠追不上,順應世界要求、
孩子需求、自我成長,我們努力往前奔跑,卻越奔跑越自我懷疑,需要被灌溉、被喜愛、需要找到充分喘息的「大休息」的平行時空。
我很喜歡書中母親對女兒的理解和鼓勵,並呼籲每個父母不管在任何時期,都被提醒「請充分信任、支持你們的孩子」。世界對待我們也許充滿抱怨、挑剔、講求效率,但你不要跟著把孩子逼到風口浪尖上;無論你的孩子現在是哪個年紀,他們筆直地站著,直挺挺地迎向每個時期帶來的任務和挑戰,你不要跟著這個世界把他們搞得暈頭轉向,他們會更感到無助和無望。
我們要待在港灣處給予孩子臂膀和後盾,幫助他們倦怠和無助的時候回家,每個打氣和加油都是最真實的幸福語言,在家裡是最能夠說說出真實感受的地方,不尷尬、也不焦慮,而我們都值得擁抱這樣的一個樹洞,在那裡休息,重新出發,無論我們二十、四十、六十、八十歲,每一個不如預期都可能將我們擊潰,但我們會在那裡獲得復原。讀完這本書,讓我充分感到一點一滴釋放,和值得被疼惜、被愛,承認壓力和累也感受活力和泉源。
讓我們一起在作者的鼓勵陪伴下,勇敢步入中年、感受每個階段帶來的幸福泉源和美好!
 

一起買優惠組合

給我40歲的女兒:心理醫師媽媽走過中年之路的38個提醒

定價360元

75折/ 270

心理醫師媽媽給女兒的人生真心話:給已經長大卻害怕未來的妳——關於職場、婚姻、獨處與育兒的幸福抉擇

定價350元

75折/ 263

聯購價

533

加入購物車

給我40歲的女兒:心理醫師媽媽走過中年之路的38個提醒

定價360元

75折/ 270

和我愛的人修補關係,還有我自己:柏克萊心理學家教你,不再為關係煩惱的50個練習

定價380元

75折/ 285

聯購價

555

加入購物車

【自序】時隔十年,再次寫信給妳

 

女兒啊,去年為了見妳,我搭上飛往美國的班機。我和老公、女婿三個人為妳準備了驚喜派對,慶祝妳的四十歲生日。

率先提議的人是女婿,他說要給妳一個驚喜。毫不知情的妳,看到我們出現在餐廳的時候,嚇了好大一跳,淚眼婆娑地抱著我說,能看到我們簡直像是做夢一樣。看著懷中感動痛哭的妳,我也不禁有點哽咽。沒想到,才時隔一年,妳更像個成熟的大人,讓我既欣慰又心疼。

 

仔細想想,我們已經分開生活將近十五年。自從妳到美國留學,畢業後在當地工作、定居、結婚,至今我們一年只能見上一次面。起初,我不太能接受這個事實,要將我親手拉拔長大的孩子送到遙遠的異鄉,就像是割去我身上的肉那樣疼痛。我很難過,以後我們不能想見面就見面,也擔心妳在異鄉是否平安。

 

不過,這一切只是當媽媽的我無謂的操心,妳按部就班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勇敢堅強地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讓我得以逐漸擺脫母親的角色,輕鬆過日子。從某個時候開始,妳不再時常打電話或發簡訊給我,我們越來越少閒聊或真摯談心。我偶爾會為此心傷,但我告訴自己,

這是妳認真生活的證明。

這次與妳道別後,我坐在回程的飛機上,一直想起妳的樣子。我很擔心,妳會不會和我之前一樣,正處於「中年危機」(midlife crisis)。

 

我也曾經歷過的「中年危機」

我從沒跟妳提過,我三十七歲到美國進修時,也曾經對未來感到苦惱。某一天,七十多歲的指導教授告訴我,妳似乎身處「中年危機」。我當下受到不小的打擊,也不認為自己已屆中年。對於三十多歲的我來說,「中年」根本與我無關,那是別人的事。

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自己的身心狀態正如同老教授所言,早已感受到中年的變化。最初,我意識到自己時間所剩不多,當下或許是挑戰新事物的最後機會。我為此感到非常焦慮,深怕自己糊里糊塗,虛度此生。

我想,應該沒錯。如果妳正在經歷四十歲的成長痛,身為一個母親與精神分析師,我想在為時太晚前給妳一些提醒,於是我開始趁著看診的空檔寫信給妳。這是二○一三年《心理醫師媽媽給女兒的人生真心話》出版後,我時隔十年再次寫信給妳。

???

三、四十歲的妳,正處於人生最忙碌的時期。無論在公司或家裡,都有數不盡的工作像洪水般湧入妳的生命。妳會覺得每個人都在找妳,彷彿少了妳,就做不了事情。這些過程我都經歷過,所以不難想像那是什麼心情。那種感覺是,就算有另一個分身也不夠用,有時甚至想拋下一切,逃到沒有人的地方。

長大成人,就是在社會上找到立足之地的過程。身為工作者,必須有自己的一技之長;身為社會的一分子,必須努力培養正確的人格。而我們就在這個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一技之長,全心全意工作,獲得他人的肯定,盡情地向前衝刺。

 

四十歲族群的辛苦,最讓我心疼

但在即將迎來三十歲尾聲時,體力卻逐漸下降,熱情也慢慢消失。問題是,我們每天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隨著經驗累積,來自公司的期待越來越高,即使我們對工作投注所有心力,還是不夠。隨著職涯發展,這個年紀正是成為組織核心幹部的關鍵,必須同時承受來自上下層的壓力。在家時,年幼的孩子總是找媽媽,還有處理不完的家事和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連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都沒有。每天過著這種生活,勢必會覺得自己受到剝奪。明明是自己的人生,卻找不到自己。

縱使今天認真做完每件事,明天照樣要做同樣的事;今天結束像戰爭一樣的育兒工作,明天仍然要繼續。畢竟努力經營至今的工作和家庭,總不能說放棄就放棄。此時的人生,就像是一個無法逃脫的陷阱。厭倦日復一日、原地踏步的人們忍不住要問:「難道我的人生就只能這樣,我到底是為了什麼奔波至今?」

 

目前的四十歲族群比任何世代都還要努力,卻很少有人察覺他們的辛苦。在社群媒體主導的世界裡,很多人年紀輕輕就名利雙收。相較之下,平凡的普通生活突然變得貧乏。人們會不斷追問,妳活到這個年紀都做了什麼?現今,在大企業上班,在首爾買一棟房子,成為「新常態」。多數的四十歲族群每天都那麼認真生活,卻不為自己感到自豪,反而陷入更深的自我懷疑之中。

現在四十多歲的人,從小大到沒有一天過得愜意。大考競爭、就業競爭、升遷競爭、育兒競爭等等,人生猶如一場永無止境的競賽。世人告訴你們:「考完大考、進了公司後,苦難就會結束,從此展開幸福生活。」可是,幸福時光卻不曾來臨。好工作越來越少、物價越來越高、平均壽命越來越長。環境一天比一天惡劣。即使感覺稍微接近成功或幸福了,它們就會像捉弄人一樣,逃到更遠的地方。更令人惋惜的是,你們認為一切都是自己不夠好。

競爭是透過比較而來。四十歲的族群一輩子都在拚輸贏,隨時都在衡量一切,對自己也不例外,甚至只在圓滿達成任務時,才會像在發獎勵一樣,給自己一些愛。但日益惡劣的世界上,取得非凡成就的人極少,致使四十歲族群很少愛自己。

活得比任何人認真,卻對自己最苛刻,這點讓老一輩的我格外心疼。現在的生活很不容易,也找不到比你們更努力生活的世代,妳卻一直不滿意自己,這點真的讓我很痛心。

???

 

她痛哭著說,忘了要愛孩子原本的樣子

不久之前,有個媽媽因為孩子的教養問題來找我看診。她和妳同年齡,從小受到母親過度

的控制和指責。母親對她的成績要求很高,從上補習班到交友無一不管。只要她一不聽話,母親就會說自己這些年過得多辛苦,罵她是壞女兒。所以,她的目標是絕對不要成為母親那樣的媽媽,一定要愛孩子原本的樣子。

然而,當孩子上了國小後,她發現自己開始過度操心和控制孩子,老是叫孩子去補習,責罵孩子態度散漫。母親的行為曾經讓她氣得咬牙切齒,但如今她的行為如出一轍。我問她,妳真正想對孩子說的話是什麼。她猶豫了很久,開口說道:「我想跟他說,你不一定要成為怎樣的人,什麼都做不到也沒關係,你本來的樣子就很令人喜愛。」接著,她哭了很久很久。她懂了,那是她想對孩子說的話,也是自己一直想聽到的話。

女兒啊,我以前常對妳說這些話嗎?聽完她的話,我好後悔。我應該多支持妳,讓妳知道不管別人怎麼說,都要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的生活。我很痛心,因為我也用世人的標準衡量妳,在有意無意間造成妳的心理負擔。

如今回想,雖然我曾因為妳的優秀表現而感到驕傲,但那不是我愛妳的原因。對我來說,妳的存在本身就像是一道光。有了妳之後,我才明白,所謂「愛的力量」是那麼的強烈巨大。妳也是為我開啟新世界的恩人。如果妳不明白這件事,那絕對不是妳的問題,而是我的錯。

 

四十歲的混亂,只是必經的成長痛

我的寶貝女兒,我真的希望妳能記住,無論別人說什麼,妳都是我最珍惜的人。還有,如果妳正在經歷四十歲的「成長痛」,希望妳不要太害怕。

我記得自己在三十七歲陷入中年危機時,雖然過得很辛苦,卻也獲得機會,得以仔細思考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果斷捨棄不重要的事物。在近四十歲時可以獲得「修剪人生」的機會,對往後的日子很有幫助。

四十歲經歷的混亂既是告訴我們改變時機到來的訊號也是叫我們邁向人生新階段的內在聲音藉由此刻的混亂整理人生再次成長這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

所以,女兒啊,希望妳在面對四十歲的變動時不會太害怕,是時候回頭看看,過去為了迎合外界標準、完成被賦予的角色和責任,始終壓抑的自我需求。不管別人怎麼說,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吧!屆時,妳就能知道自己最珍惜的是什麼,想要過怎麼樣的生活。找到人生的意義和目標後,未來,不管是什麼考驗都無法擊潰妳,妳會變得更加堅強。

未來的世界依舊會鞭策妳更加努力,逼問妳為什麼只能做到這樣。不過,世人無法代替妳而活,妳的人生要自己作主。要相信妳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身邊有珍惜的人相伴,這就是成功的人生。不要費盡心思,試圖做好每一件事。不要因為世俗的眼光而退縮,過妳想過的生活吧!

女兒啊,妳絕對有能力和資格這麼做,而且我會支持妳,直到最後一刻。

永遠愛妳、支持妳的媽媽

 

摘錄1【妳不必當個好媽媽,而是當個像自己的媽媽】

 

妳知道,通常初次進入診療室時,誰的臉色最為陰沉?是牽著子女的手走進來的母親們。然而,那些同行,有氣無力、凡事都會生氣、關閉心門不說話的子女,到此反而很坦蕩,一副隨便妳想怎麼樣的態度。與孩子的問題相比,債務、出軌、婆媳問題根本不算什麼。母親們看著那樣的孩子,不只心急如焚,甚至都要燒焦了。她們每個人的臉上彷彿都寫著「我不是好媽媽,沒把孩子教好」,而充滿罪惡感。

我也是個母親,非常理解她們背負的教養重擔。世界上充斥著各種好媽媽的形象:笑著換尿布的媽媽;溫柔解讀孩子鬧脾氣原委的媽媽;朗誦同樣的童話上百次,仍舊每次都很有耐心的媽媽。身邊充斥著這些無數的既定印象,難怪這些媽媽都會覺得自己不是個好母親。

某次,有個養育兩個孩子的媽媽以「感覺我修了一門不管再怎麼努力,分數也拿不到C以上的課」來形容母親這個工作。感覺就像是花了二十年時間,去做一個高標準、無法滿足任何人的工作,這就是現代媽媽們受挫的真相

 

別為了「我不是好媽媽」充滿罪惡感

如今只要成為父母,就會收到龐雜的代辦清單,從情緒、學習到未來的成功等,需要處理的問題不勝枚舉,導致現在的父母雖然擁有過去的父母難以企及的專業知識,卻承受著無言的壓力,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毀掉孩子未來。

想像一下,當必須持續進行一個無論再努力都不滿意的工作,肯定會備感壓力。而且壓力造成的不安與憤怒,往往會在最小的一個環節被引爆。這也解釋了,為何父母常對孩子生氣的原因。身心疲憊的父母會不自覺地向孩子發脾氣,或者因為對孩子不符期待感到失望,嚴厲地指責孩子。但之後,他們又會覺得對孩子動怒、帶給孩子傷害的自己是「壞媽媽」,而陷入自責。

儘管已經做了最大的努力,但父母和孩子都不快樂。在父母心目中,只要對孩子有益,他們什麼都願意做。可是,父母如果替孩子打理好一切,反而會抑制他們的成長。相反的,如果讓孩子身處適度匱乏的環境,他們就會努力填補不足,設法成長。我也不例外。

如妳所知,妳的外婆,也就是我的媽媽,是一九五○年六二五戰爭(或稱韓戰)爆發後南下的北方難民。在幾乎沒有親戚可依靠、經濟狀況困難的情況下,我們六個兄妹接連出生。外婆既要照顧孩子,又要料理家務,還要工作賺錢,每天都忙到分身乏術。

外婆不知道、也不曾奢望現在父母所夢想的優質親子關係,即便如此,我們六兄妹仍健康長大,也從未埋怨自己的母親。甚至我們六兄妹反而因此互相照顧,建立更牢固的情誼。匱乏的環境,成了我們六兄妹的成長催化劑。

因此,大可不必為了自己不是「完美父母」,沒有提供孩子完美環境,而嚴厲地斥責自己。我們應該做的是,牢記「我不是好媽媽的罪惡感」對母親或孩子都沒好處。畢竟孩子想要的不是一個有「好媽媽情結」的媽媽,而是真心喜歡自己的媽媽。

有些人說,自己沒有被父母愛過,所以不願意生孩子;也有些人說,最近養孩子要花好幾億韓元,但自己沒有錢,不能養孩子。此外,很多父母一想到孩子可能會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受傷,就忍不住心痛。身為父母,這些擔心是必然的。不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存能力,他們會透過父母的不足找到自己,創造自己的故事,或是當父母不在時,發揮自身的優勢。

 

享受吧!有限的親子共處時間

在診療室與孩子對話時,我常因為他們早已看穿父母的心思,感到訝異不已。孩子們很清楚,父母想要埋藏的情結與欲望,所以父母如果選擇在此時繼續隱瞞,堅持「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問題就會變得棘手。

孩子在父母欲望的壓抑下,不僅會討厭自己,也會憎恨父母。反之,父母如果認同孩子的觀點,他們就會以不同的角度看待父母,接受父母是兼具優點與缺點的獨立個體,於是設法自行開創未來,像樹木朝著太陽伸展樹枝一樣,一步步走出自己的人生。

希望妳能放下對孩子的擔憂,放下成為「好父母」的重擔,享受教養孩子的快樂。與其被「完美父母」的假象逼迫,不如下定決心當個像自己的母親,為此感到滿足。現在的父母多半很疼孩子,幾乎沒有人不懂育兒知識,因此妳已經做得夠好了,多鼓勵自己,好好享受與孩子相處的時光吧!畢竟等孩子上國中後,更喜歡和朋友在一起,就算父母想多和他們相處,也不太可能了。簡而言之,妳和孩子能累積共同回憶的時間已經所剩不多。

接下來,試著回想妳生完孩子時候,所感受到的喜悅吧!把一個連眼睛都睜不開、不停扭動的小生命,慢慢養育長大成人,難道妳沒有在這段期間獲得滿滿的成就感嗎?更何況,不管妳表現得多差勁、多生疏,孩子都會說妳是全世界最漂亮的人,對妳表達無限的愛意。我在生下妳以後,終於明白世界上存在這麼強大的愛。儘管身為父母的我們有時會因為這份愛感到辛苦,但我們也收到了令人欣喜的禮物,這是沒有生孩子不會知道的事。

所以充滿信心去扮演媽媽角色,停止內疚,以身為父母為榮。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好媽媽」,每個父母都以自己的方式做得很好。

 

摘錄2【不必為了想擁有「me time」自責】

「真希望我可以一個人靜一靜。」

「好想找個沒有人的地方住一個月。」

女兒啊,我不知道妳記不記得,這些都是妳這陣子最常說的話。在公司裡,妳不時被叫去參加各種會議;在家裡,妳忙著打理大小事情。為了維繫人際關係,妳必須應對無數的電話與邀約,抱怨在所難免。我完全理解那種想逃到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好好休息一個月的心情。

幸好不是只有妳這樣。至善是個上班族,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她坦言,覺得自己的獨處時間不夠,在不得已的情形下,開始瞞著家人請假。她因為個性內向,如果在外面耗盡能量,需要一些時間獨處,才能讓自己恢復活力。可是結婚生子後,根本沒有這樣的充電時間。

幾經思考,她決定瞞著家人請假,早上先假裝出門上班,等到孩子上學,再回家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她原本只打算請假

一天,現在卻變成定期活動。起初,她覺得很對不起家人,但開始擁有獨處的時間後,不僅使她的日常生活煥然一新,也讓

她與家人的相處更自在。

或許不是人人都能理解,但我可以體會至善的感受。一般家庭中,媽媽的時間形同公共財產。媽媽一說要休息,孩子就想找媽媽玩,幫忙顧孩子的父母則會說想要休息一天,丈夫也會拜託她做平日才能做的家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媽媽的時間」順理成章成為家人共同使用的時間。

 

擁有「獨處時間」不是自私的事

年紀不同,看待「獨處」的角度似乎也不同。二十多歲時,獨自一個人會感到不安,因為此時正值人際關係養成期,人們只想成為群體的一部分,渴望從中獲得肯定。而每天困在工作與人際關係裡的三、四十多歲族群,獨處等於「徹底休息」,人們只想在沒有人的地方,不受干擾地享受獨處時光。到了五、六十多歲時,獨處成了一種「寂寞」,子女陸續離開自己的身邊,不知道該用什麼來填補空蕩蕩的時間與空間。可是對於老年來說,一個人形同「孤獨」,這是人們在必須獨自承擔死亡的生命課題前,感受到的孤獨存在。

 

「獨處」的色彩因年齡而異,這是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事。再親近的人也不能和自己成為一體,所以每個人都很孤獨,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完全理解我、與我感同身受。然而,為了不孤獨,特意與人見面,只會讓自己更孤獨。妳應該曾因孤單,加入多人聊天室,隨便找人見過面吧?在那之後,想必孤獨感變得更加強烈。原來那只是再一次確認,沒有人能完全理解妳的心。

想要排解孤獨,一、兩個朋友就夠了。孤獨是一種主觀的情緒,不會因為朋友多了幾個,就不會感到孤獨。有沒有人理解妳、聽妳說話,對孤獨的影響反而更大。所以四十歲以後,相較於致力拓展人脈,和親近的人建立深厚的關係會更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妳先跨出那一步,比如主動問候自己珍惜的人,找時間和他們共處等。我想,應該沒有比這更有益精神健康的方法了。

此外,妳必須承認孤獨是人生的同行者。孤獨是一種無法消除的基本情緒。感到孤單時,與其想著逃避,不如把時間用來傾聽內心吧!如果妳像對待最好的朋友一樣對待自己,就不會在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飯的時候感到孤獨了。仔細感受內在的情緒,認同它、為它打氣。如此一來,妳就會在不知不覺間喜歡上獨處的時光。

 

最後,我想跟妳說,妳的時間屬於妳自己。要做的事堆積如山時,想要擁有獨處時間這種話確實容易令人覺得自私,但妳如果不告訴別人,這是屬於妳的時間,家人、同事就會把它據為己有,恣意使用。他們沒有惡意,只是覺得這件事理所當然。為此,就算過意不去,也要把時間花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之上,特別是獨處時間絕對不能讓步。唯有花時間獨處、傾聽內心的聲音,妳才能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好好愛人。期盼妳永遠記得這個事實。

 

摘錄3【六十歲時,最後悔的事情】

她從二十多歲起,就很喜歡到處算塔羅牌和八字,每次碰到職場問題、戀愛問題,都會去找熟識的算命師報到。如今她也四十歲了,結了婚、生了兩個孩子,在公司升到副部長的位置。當我久違再見到她的時候,開玩笑地問道:

「最近過得好嗎?妳現在還常去算命嗎?」

「唉唷,醫師真是的,我已經很久沒算命了,現在也沒什麼好問的。婚都結了,也不會再換工作。反正每天就是那樣,沒有什麼好奇的事了。」

 

她的話讓我很意外,難道她不好奇自己的未來?我以前認識的她,比任何人都還熱衷於探索人生。為了找到人生的正道,她就像墾荒的探險家一樣,從不放過任何一絲線索,也常趁著碰面時向我諮詢煩惱。曾經那樣的人,竟然說自己不好奇未來了?

人們到了四十歲左右,往往認為自己已經做出影響人生的重大決定。「結婚還是不結婚」、「生孩子或不生孩子」等苦惱早已成定局,並付諸行動。想要離開待了很久的職場不容易,轉行又嫌太晚。縱使生活中瑣碎的煩惱依然不斷,卻不像二十多歲的煩惱那樣,動輒影響人生方向。人生大致底定,如今只剩堅持下去,也就不再對未來感到好奇。

因此,四十歲族群要不是對我說:「醫師,活著好無趣,我的生活一成不變。」就是「我只是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太乏味了。」或「真想回到以前的玩樂時光,那時候每天都很有趣。」

 

感到厭倦的心情,是人生態度的問題

我也曾經四十歲,明白那個年紀的肩上有多沉重。無論在哪個時代,四十歲都是最忙碌的年紀──他們必須在職場或家庭裡,發揮最高的效率。很多問題只有他們才能解決,一旦他們停下腳步,職場、家庭都會停擺,說不定國家也會。他們肩負重擔,沒有餘裕注意其他事情,關注新事物或追求興趣,都是奢侈的行為。就算對日常感到厭倦,也得盡力維持,這就是四十歲族群面臨的現實。

如果對日復一日的忙碌生活厭倦了,就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啊,這就是人生,以後我只能這樣活著。」天底下不再有新鮮事,大多都是經歷過的,或只是稍微不一樣而已。每種食物的味道都差不多,每個人聊的話題也都大同小異。到了最後,逐漸對一切失去興趣,活得像個機器人一樣,老是把無聊掛在嘴邊,只記得往日的有趣時光,擺脫不了過去的記憶、習慣和人生的枷鎖。

然而,對人生感到厭倦,絕對不是年紀的關係。人們之所以覺得人生無趣,不是因為全部經歷過了,而是先入為主的成見,才覺得一切不再新鮮,試圖按照以前的方式過現在的生活。這完全是人生態度的問題。

 

無論到了幾歲,都要積極地活著

韓國女演員尹汝貞在七十四歲時,獲得美國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轟動一時。她在韓國綜藝節目《花樣姐姐》中說過:「我到了六十歲還是不懂人生,因為我也是第一次活到這個年紀。六十七歲同樣是我的第一次,如果知道什麼的話,我才不會這麼過。」我想,這就是她至今積極拍攝作品的原動力──年過六十,仍然每天都有新的看法與感受。沒有一天偷懶,持續精進自己的人,方能活在每個新的一天。

 

一提到不要被古板的年齡劇本左右,每天都要維持生活的新鮮感時,很多人會直接挑戰自己從未做過的事情,比如跳傘、辭職環遊世界、學習西班牙文等等。若是從讓生活煥然一新的角度來看,這類挑戰的確有新意。但事實上,在重複的日常中調適身心,藉由專心工作錘鍊自己所獲得的價值,才是我們必須追求的新鮮感。相同的一件事,對機械式完成每天工作的人來說,不過是潛意識的重複動作,不會更好也不會更壞,但對總是思考如何做得更好的人來說,每一次都是新嘗試。認真過一天,隔天便會有想做的事。認真過一年,隔年便會有想實現的目標。活在每個新的一天,指的就是這種漸進式的變化。

我很慶幸自己年過六十,仍然每天都有想做的事,像是為患者進行更深入的諮詢,好好完成精神分析相關的學術研究,多練習長年的興趣演奏大提琴,順利完成約稿……讓我每天煥然一新的那些期望,源自於昨天的認真生活、去年灑下的種子、十年前不著邊際的夢想,而非某一天的心血來潮。每天努力進步一點點,就能實現突破。因此,我今天也想做好分內的事情,

不要留下遺憾。我很好奇我的明天、明年、十年後,還有我到了七十歲、八十歲的樣子。

 

???

女兒啊,妳知道人們活到六十歲時,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那就是,活得不夠有挑戰性。四十歲就斷定自己年紀太大,活得只剩責任與義務。認為自由不再,以被動的防衛態度活著。直到六十歲才發現,原來四十歲還很年輕。

四十歲族群的重擔何其多,假如感到厭倦,便很難保持進取心與新鮮感,自然會陷入機械式的生活,抱怨四十歲的人不都是這樣過日子?然而,那不過是妳累了、倦了,不是年紀的錯,只要休息一下就好,別把四十歲的刻板印象投射到自己身上。

只要還活著,無論幾歲都要活得積極。唯有如此,才不會在今天留下遺憾,也會對明天有所期盼,即使到了六十歲,依舊能每天維持新鮮感,對未來充滿好奇。我衷心盼望,妳可以這樣慢慢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