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王菲、陳奕迅御用作詞家》林夕:「死亡」對我來說反而是一種動力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焦點人物

王菲、陳奕迅御用作詞家》林夕:「死亡」對我來說反而是一種動力

王菲、陳奕迅御用作詞家》林夕:「死亡」對我來說反而是一種動力
作詞人、作家 林夕
作詞人、作家 林夕 (攝影者:許世穎)
撰文者:黃亞琪
商周茶館 2014.09.09

從何時你也學會不要離群 從何時發覺沒有同伴不行
從何時惋惜蝴蝶困於那桃源 飛多遠有誰會對牠操心
曾迷途才怕追不上滿街趕路人 無人理睬如何求生
頑童大了沒那麼笨 可以聚腳於康莊旅途然後同沐浴溫泉
為何在雨傘外獨行

這麼多好去處 漫遊到獨家村去探誰
既然沿著尋夢之旅出發 就站出點吸引讚許

逛夠幾個睡房到達教堂 仿似一路飛奔七八十歲
既然沿著情路走到這裡 盡量不要後退

親愛的 闖遍所有路燈 還是令大家開心要緊
抱住兩廳雙套天空海闊 任你行

頑童大了別再追問 可以任我走怎麼到頭來又隨著大隊走
人群是那麼像羊群

這是去年有「亞洲詞神」之譽的林夕幫歌王陳奕迅創作的〈任我行〉,也是他認為最符合目前現狀與年齡的佳作。在香港生活深居簡出,幾乎不接受採訪的他,最大樂趣就是創作、讀書和欣賞字畫。日前才剛出版第六本專欄合輯新《是非疲勞》。

以下是林夕接受《商業周刊》專訪。首度在創作外,談書寫專欄談香港占中、談面對好友張國榮死亡、談創作、談走在「自由選擇」路上的『自由』。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娛樂圈較少關心政治,你一向低調。怎麼會想到在專欄中提及香港佔中?

林夕答(以下簡稱答):為什麼關心這件事?我反問為什麼不關心。我一向有寫專欄,寫好多關於時事和評論,有些沒放進書中。

廣告

我不屬於娛樂圈,我只是一個小小寫文字的人。別人在這方面有表態,我不能代表她們。我的回答很簡單直接的,如果那些事情是牽涉到整個社會的前途、命運,當然要關心。不僅是音樂人,作為一個作者、文人要關心自己身處的社會,不單只是關心而已。

我低調是在香港差不多不接受訪問,儘量沒有出現公眾場合。寫專欄種種多來自生活的感受,包含書寫時政,一點也不低調。

問:會反映到歌詞的創作嗎?

答:歌詞偶爾會寫到一些跟公共議題相關內容。廣東歌比較多,去年也寫過〈太平山下〉,這是回應香港現狀;遠一點的,有一首叫做〈六月飛霜〉,希望可以寫出,兩岸三地出現比較荒謬的現象,以及背後的本質。

廣告

去年的〈任我行〉,是屬於社會學和生活哲學,問一個問題:一個人對於自由的觀念,如果讓你有自由選擇自己走的路,最後你會怎麼選擇。

我最後提出兩種想法:一是遺世獨立,二是最後給身處環境同化。

大部分人為了怕離群而孤獨,多會選擇同化,結婚生子、生幾個孫子,養個房子和車子,那就一輩子了!

問:那是什麼?對年輕人來說。

答:好多方面來說是互為因果。以金錢為力,以前台北、香港、北京,所有年輕人辛苦累積、先苦後甜,起碼有一些回報。這些回報起碼可以讓你過上一些太平的小日子,但現在來說,如果按薪水增長幅度是追不上房價速度。以一個大學畢業生來說,可能要從明朝上班到民國年代,才可能買得起房子,償還貸款。搬遠一般,上班時間就花很多。(大笑)

為了這個,就犧牲很多,不能丟掉工作,不能選擇自己興趣,就不敢自由,身邊很多朋友就有很多。有一個朋友肝指數升值,薪水就加一點點,五、六年前對我說對工作失去熱情,但工作占我們工作三分之一時間。

台灣22K不是假議題,是讓問題警覺一點。我比較幸運,例如說寫東西,這是我的興趣之一。我在電台、唱片公司,都可以實踐我一些想法和理想。但現在我很多朋友則是許多稜角都滑掉了!

所有錢都集中在某個產業、階層被壟斷,這種情況是中國最嚴重。

問:但您也是既得利益者,這樣說有說服力嗎?

答:我絕對是既得利益者。我們生活年代還有一個相對合理往上攀爬的階梯,更公平一點地說,你出一份力就有公平的回報。

就因為我曾是利益既得者,我不當『離地』階層,在雲端講話,他們相信多勞多得,相信努力就一定成功,這種精神是好的,問題是離地說法還活在雲端,批評年輕人草莓族、抗爭,說應該默默苦幹才是中國人或者香港賴以成功因素。

可是當環境變了、遊戲規則破壞了,說這些話,我覺得簡直在雲端說話。他們的離世說話是看到很多年輕人抗爭,不好好唸書,但我代他們問一句:我好好唸完書後,是否可以像從前大學生那麼值錢!

問:現在香港大學畢業學生還是很搶手阿!

答:沒有,那是你說的。當然有個案,可是跟以前相比,是減少的。大學學位很多,台灣更多,一個燈砸下來都是大學生。

問:你怎麼這麼了解台灣?

答:不僅台灣,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我都挺瞭解的。我只有中美洲沒那麼瞭解。

聽聽受害者的聲音是一種力量,我不想成為加害者,從利益既得者去反思問題,我希望有特別的貢獻。

問:一個人只有24小時,怎麼「選擇」?

答:其實就算人肉站台,也佔不了多少時間,站台也不過一個晚上時間。這個晚上不是用來站台,或者跟朋友吃頓飯,時間是分配出來的。除非真的變成職業社會運動者或者政客,就有時間衝突了。這樣的人不多。

問:所以時間分配問題不存在?

答:當然還是存在。越活得有勁的人,當然越有好奇心,越覺得時間不夠。

問:獨處,也是創作來源?

答:這個事情可以說得很神,也可以說得很科學化。先神一下,也有道理在。香港有個作家倪匡,後來為什麼不寫小說了,有天突然寫慢了,第二天、三天寫慢了,機緣就是這樣,不喜歡再寫了,就不寫了。每個人可能到某到階段,就會有心態轉變。

我一直覺得過生活方式會影響到興趣轉移的可能性,當你發現新世界時,心還是跳動,心不會死,創作自然存在。台灣的情歌99%很類似,但生活實踐中可以看見不同情感,關注點也不一樣,自然有不一樣的歌詞出來。

一直以來,我比較獨立,不會為任何人所牽累。心可以保持在不同創作世界中。

問:你在《是非疲勞》書中說:你不會是孤島。兩者有對立嗎?

答:當然不會衝突。

我說的孤島,是自己可以遠離世界上是非,以為可以保住小確幸生活,但沒有人是孤島,以為閉關自守就可以保住自己小小的天下太平,常抱著一種念頭:世界太複雜,每天就看看電視劇、韓劇好感動,最大夢想就是買到什麼產品,好幸福,反服貿干我什麼事情。

人是會影響人的,你能作一個孤島嗎?

我這樣說不是要表達一種正能量,當所有人都寂寞,所以我們就不寂寞了,因為我們分享同一樣狀態,其實我要表達的不是這種正能量的心情。我的意思是你以為可以遺世獨立,自掃門前雪、自私自利,但是不可能的。

問:藝人都不一樣,如何寫出他們不同風格的歌詞?

答:作一個職業寫詞者,每人都有不同答案。我們都要應付各式各種類型歌手,一個會書寫的人,一個流行文化的人,要瞭解各種人的心態。瞭解後還不夠,還要學會掌握不同心態表達的方式,最類近他們說事情的口吻,這是基本工。

我現在說的好像裡面有很多配方和密技,其實也沒那麼複雜,如果夠細心,留意到每個人的講話口氣,她們會用的語言,很自然進入裡面。當你寫詞時,好像用她們會用的話。

只要,多看小說,就好了,當然是好的小說。

問:什麼是好的小說?

答:不好的小說,就是欠人一槍,就是每個角色都不鮮明,都差不多的。好的小說,其中一點是:好的對白會根據人物性格和出身,有點分別。不會犯了欠人一槍的毛病。

問:你最喜歡的小說?

答:要看推薦給誰看。

如果對閱讀沒興趣,超過1千字已經太長,我就不敢推米蘭昆德拉的《不朽》和《生命不可承受之輕》;閱讀族建議看比較簡單張小嫻,沒什麼壓力,起碼對說感情的部分有一點啟發。再進一步,金庸也容易看進去。

習慣看書的人,要從閱讀從中得到樂趣,我就不用推薦,你想看什麼就去看,這才是良心推薦,看一百頁看不下去別勉強。如果看《百年孤寂》,不要因為得獎就看,吸收不到東西,只贏得炫耀機會,我看過南美魔幻寫實,何必呢?

我這樣舉例不一定這幾本,只是類似。

與其說,我推薦,不如說一下我閱讀的心得。

先不管名氣,我有些時候寧可看一些對味東西,寧願看三遍,吸收進所有好處,然後比較能記得住經典對白,進入我的血脈,好過我博覽群書但沒有進入裡面。

問:近三年,創作較少,高峰期過了嗎?

答:這是以產量來評斷。我高峰期差不多一天半完成一首詞,一年完成兩百多首產量,我先說這是不合理時期。但凡不合理的狀態,不管是體力或精神都不可能持續下去。

這不是我個人產量高峰期問題而已,跟產業下滑也有相關,這是自然的。我現在加總起來一年總量也是該行業作多,你還想我怎麼樣呢?

另外一點,我認為任何有素質的人看事情,不該從量而是從水平。我不認為我水平下降,光是〈任我行〉這樣的歌詞,過去的我寫不出來,因為對階段體驗沒這麼深。

活著活著就老了,就只能活著,我就比較幸運,活著活著看比較多東西。這沒有高下之分,只是一種享受選擇,活在其中。跟年齡有關,但沒有必然關係。

問:李宗盛有一首山丘,你的『山丘』是什麼?

答:每時期好多作品都有赤裸裸表達我人生觀的作品,李宗盛也是一樣。這幾年比較全面表達我人生全面想法,就是剛剛提到的〈任我行〉。

問:梅艷芳和張國榮的死亡,對您的衝擊?

答:他們也死了十年,不會影響生活變化,因為過世朋友不僅她們兩個。死亡不是這幾年會面對的事情,一個佛學有興趣的人,對這個問題看得比較淡。

我們會害怕,才會生存、才會生活。更不希望讓日子白白度過。我先不說宗教部分,死亡讓我們知道活著日子得來不易,該珍惜阿!

一個人活著每天都在奔向著死亡,這個想法,常常都是在我的心裡面的。

所以就並沒有絕對好與不好,是必然發生的事情。死亡對我來說,就是生活動力,也讓我更早認識自己想過什麼樣的日子,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時時刻刻保持一種檢討。這個很有意義。

很多人喜歡晚上活動,長時間這樣過著不是自己想要的日子,因為有死亡在前面,就改變一下,這個意義很好。儘量就不隨波逐流,儘管我過去也不太隨。

問:一天半寫出一首詞,不算隨波嗎?

答:這工作是我喜歡的,我喜歡寫,不隨著波,也隨著我的心意。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陳奕迅 王菲 死亡 林夕
商周茶館
商周茶館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每個星期四,熱騰騰的《商業周刊》準時上架。一周出刊一次、一年有52個星期;可是,還是有好多採訪幕後,還有好多現場第一手觀察,還有好多只有記者才看得到的小花絮,在一年一萬多頁的紙本雜誌上,你看不到。《商周茶館》開張,吃完了雜誌主菜,再來茶館喝喝茶;商周記者們把藏在報導背後的許多小故事,和讀者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