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明明坐隔壁,卻不幫忙接電話,面對這種同事你可以.....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明明坐隔壁,卻不幫忙接電話,面對這種同事你可以.....

明明坐隔壁,卻不幫忙接電話,面對這種同事你可以.....
撰文者:石原加受子
暖心讀冊 2014.07.20

為什麼你總是「想做卻做不了」、「想說卻說不出口」、「想決定卻又下不了決心」?會不會其實你內心隱藏著「害怕跟人爭執、害怕受傷害、害怕失敗、害怕被討厭、害怕被排擠、害怕傷害對方……」這樣的恐懼情結?

大多數人常身陷對方、社會常識、一般常識中,有種「我非做XX不可」、以他人為中心的意識。於是在這種束縛下,自己的欲求及願望消失,被綁到動彈不得。

如果能從「他人中心」的意識解放,你所抱持的恐懼也會跟著消失,將原本所擁有力量引導出來,依照自己的意願行動,從而得到自由及滿足感。

廣告

一昧推測才會害怕

某位女性找我商量這件事:

「上司交給我的工作量,不管怎麼想,都不是我一個人處理得完的。」

「妳有告訴上司,這個工作量妳一個人處理不完嗎?」

廣告

「沒有,上司就是一副沒得商量的高壓態度,我很害怕,覺得那不是可以提出來說的氣氛。」說著這番話時的她的態度和表情,確實有點膽怯。

「既然說不出口,那麼那些工作怎麼辦?」

「沒辦法,只好拚命做。可是,現在已經面臨極限了……」

抒發了一陣子心情之後,她開始推測起上司的想法。

「冷靜想想,上司不可能不知道這些工作量有多大。」

「妳的意思是……」

「為什麼上司明知工作量太大,還要交付給我做呢?」

就這樣,她以「為什麼」起了個頭,開始了推測和分析。這是以他人為中心者的典型思考模式。

「上司為什麼不是把工作交給其他同事,而是交給我呢?他有什麼目的嗎?還是有什麼內情呢?說不定,他是希望藉此逼我辭職吧!」

當然,不管再怎麼推測上司、分析上司,仍然改變不了上司的決定。相反地,這些推測和猜疑,只會擴大自己的「恐懼」而已。

擴大的猜疑形成了一道障壁

以前述的例子來說,假設上司真的懷有惡意怎麼辦?如果真的有什麼內情,又該如何是好?如果上司真的想逼自己辭職,又該怎麼解決呢?

愈是這樣猜忌對方、分析對方,上司愈會變成一道令人恐懼的巨大障壁,擋在自己面前。也因為實在太過巨大,她一定會感到無法面對,內心充滿無力感與絕望感吧。

不過,這些當然都是她「擅自推測」而造成的恐懼。

那些擅自推測、猜忌對方內心想法的分析,幾乎都是「不需要、派不上用場」的。想想看,你想找出的是「為什麼」的答案,可是我們連自己的內心都不能完全了解了,更別說要了解對方在想什麼。當問題再進一步進入潛在意識的領域之後,那些從顯著意識中認知的線索,更是完全沒有用。這是毋庸置疑的。

因為自己的「顯著意識」和「潛在意識」之間的落差就是這麼大。愈是以他人為中心思考的人,愈是無法察覺自己真正的心情,這落差自然就愈來愈擴大了。

遵從與否,自己決定

如果你在人生中設定的是「必須遵從」的指令,那麼不管對方說什麼,一切在你耳中「聽來都會是」命令和指示。

比方說,你的上司問你:「有時間做這個嗎?」

你應該會不由自主地回答「有」。

事實是,這時上司可能只是想問你「有沒有辦法完成」,但在你耳中聽來就像是「非完成不可」。此時,「我不想做、我不確定自己做不做得完」等自己的感情,完全被你忽略。因此,你才會在接受任務之後遲鈍地感覺到「接受這份任務的恐懼」。

在另一個場景中,上司大聲地對你這麼說:「咦?為什麼這東西會在這裡?」

這時你應該覺得自己被追究,被斥責了。如果那東西是你忘了收好的,你或許還會感覺自己就像是「做了壞事被逮到的壞人」,因而責備自己。說不定,上司根本沒那個意思,只是不小心聲音大了點而已。但從你耳中聽來,那或許就像是在說:「為什麼連這種小事都做不好,真是沒用的傢伙。」若你一直帶著這樣的耳朵聽上司說話,上司一定會變得愈來愈恐怖吧。

如果你有「不想做,可是非做不可」的想法,儘管表面因為恐懼而默默遵從對方的指示,內心或許還是會反駁,會抵抗,也會生氣吧。

比方說,你的上司告訴你:「如果不知道做法,可以看這本書學喔。」

說著,他交給你一本專業書籍。然而他這番話在你耳中聽起來卻成了:「不鑽研專業書籍學習更多是不行的。」

或是,「你怎麼還搞不懂啊,真是個學習能力遲鈍的傢伙!」

你可能會因此認為上司瞧不起自己,說話挖苦人。說不定還會為這件事氣得留下懊悔的眼淚。想要從這種恐懼之中解脫,做法就是捨棄「非遵從不可」的想法,取回「內心的自由」。如此一來,你應該就能獲得「自由」。

認同自己是有自由的嗎?

對方說的話,永遠只是意見或感想。

不管是來自社長的命令還是父母的命令,都一樣。你不需要去遵從。因為你有自己選擇的「自由」。如果你已經從「非遵從不可」的意識之中獲得解放,對於對方說的話,你的反應一定不會再那麼敏感。同時,恐懼也會減少。即使如此,如同「我要怎麼想上司是我的自由」,就算真的懷抱惡意,上司心裡要怎麼想也是他的自由。現在最重要的是,提高你自己的「自由度」。只要你能打從內心認同「自己的自由」,隨之而來的,就也能認同對方的自由了。當然,在職場上每個人都有「應盡的」職責。站在自己的崗位上接受的業務或工作,都有義務要去完成。然而,這和「非遵從不可」不一樣,而是你對職務的「責任心」。我提倡的並非教人放棄職責,「完全隨心情喜好行動」,更不是意在命令各位「不准遵從!」或是禁止大家遵從。

如果沒有搞清楚其中的不同,連原本該是「自己應盡的責任」,都會感到「是被強迫去做的」,導致內心不平不滿,甚至想去責備或攻擊對方。負責任和「以自己的感情為基準」並不矛盾。相反地,一個負責的人才是真正理解「無視自己的感情,一昧遵從對方,就會『不由自主地去做』,並從中產生憤怒和恐懼」的人,不是嗎?

對方是故意的?真的嗎?

接不接電話的心理戰

在職場中經常看見這樣的一幕。即使是在這種小事上,也會打起「心理戰」。
電話響了。今天的你,決定硬起心腸說不接就不接。因為同事平常不管電話怎麼響就是不去接,這讓你覺得很不高興。責任感強的你,總是忍不住去接了電話。每次接起電話的瞬間,你都有種對方是故意不接的感覺。

沒想到,從某天開始,那個同事只要電話一響就立刻接起。隔天、再隔天都一樣,那個同事只要電話一響就衝過去接,甚至連你身旁的電話都搶著接。到最後,你幾乎不需要接電話了。

如果你帶著「以他人為中心」的意識在內心和同事比較的話,不管他怎麼做,你一定都會產生「對方是故意的」的心情吧。那麼,從同事眼中看到的你又是怎麼樣的呢?如果同事也以他人為中心思考,注意你的臉色或反應來採取行動的話,你一定會覺得無時無刻都被同事監看著,甚至覺得壓力很大吧。

如果你是公司裡的前輩,這情況一定更嚴重。同事一定是察言觀色,害怕不接電話會受到你的責備。可是,在懷有這樣的恐懼之下,讓他更無法對你打開心防。從你眼中看來,同事的態度真是太囂張了。等到同事豁出去開始接電話了,同事依然無法不感到你監視的目光。同事認為「原來這樣做還不夠」,於是基於對你的恐懼,讓他開始接聽所有電話。

彼此都喘不過氣

如何,現在你能理解每個人都會因立場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感受」了嗎?

我們並不知道事實如何。或許同事真的是故意的也說不定。也有可能是由於你對同事抱持的負面態度,引發他故意這麼做的。

更說不定,你下意識對同事表現出的監視早就讓他喘不過氣,只是你自己沒發現而已。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只要這樣的關係性沒有改善,你們兩人都不會覺得「自己贏了對方」吧。就算有些情形下你會覺得自己贏了,在另一種情形下又會覺得自己輸了。即使是明顯「獲勝」的情形,因為你的被害者意識強烈,導致贏了也會覺得「贏得不甘心」。

不只你這樣。對方心中也有同樣的想法,發生同樣的情形。

別看對方,做自己就好

在自我中心心理學中,自己想對對方保持什麼樣的想法,都視為自己的「自由」。

即使「我」再怎麼討厭同事,在「我」心中對同事感到多麼不愉快,甚至憎恨對方,那都是「我的自由」。

不要去否定任何自己心中的負面感情。你可以這樣想:

「這樣啊,原來我也會有這種心情啊!雖然不知道原因何在,原來我是真的討厭那個同事。既然討厭就討厭吧,沒有關係。」

不妨像這樣,坦率接受自己的感情如何?如此一來,應該就不會那麼在意同事的存在了。

就因為一直把眼光放在對方身上,才會產生恐懼。把眼光放在對方身上,就會想去探究對方心裡想什麼。把眼光放在對方身上,就會自己擅自感到受傷,不由自主地靠近對方,試圖爭些什麼。正因為你像這樣逼自己去戰鬥,所以才會恐懼。

既然如此,不如從一開始就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吧。

「(和任何人都無關)我只在自己方便時接電話。」只要下了這個決心,你就能把焦點放在「自己的心情」上了吧。對你而言,重要的是「要不要接電話」。電話和你之間,沒有同事的存在。若能做到這樣,漸漸地,在任何情況下,你就不會再去注意同事在做什麼,「監視對方」的情形也會減少。

外表看起來愈強的人內心愈害怕

有些人只是以高壓態度讓對方閉嘴,卻誤以為自己「既有能力,腦筋動得又快,口才過人」而感到自我滿足。

「這麼無聊的問題根本不應該問!在問別人原因之前,應該自己先做更多調查才對吧!」也有人像這樣一股腦地發飆。不只如此,還完全不給別人說話的機會。

「你從哪聽來這種事的,真無聊!有什麼根據說這種話,最好說明到我接受為止。看吧!說不出來吧!辦不到的話就閉嘴!」或是:「看吧,從你的回答就知道你根本完全不懂嘛。你都沒發現自己講的話前後矛盾嗎?連這點都不知道的話,根本沒救了吧!」

一定有不少人像這樣以駁倒對方來滿足自己。

看到這種堅持己見,或是「擅長說服別人」的人,或許會有人這麼想:「如果我也能像他那樣辯才無礙,擅長用言語說服別人,一定很過癮。」

這麼想著而崇拜這種人的人一定也不少。

可是實際上又是如何呢?這種人真的如被崇拜的那樣,獲得了崇拜者想像中的滿足了嗎?

如果你周圍也有這種人,請試著回想看看。無論對方是公公、婆婆、父親、母親、公司老闆、上司、前輩、朋友、戀人、妻子、丈夫。在你眼中他們是什麼樣的人,你能打從內心尊敬對方、信任對方嗎?

和他們在一起時,能夠做出心靈相通的對話,能夠打從心底想著「和這個人在一起真的太好了」而心懷感謝嗎?和他們在一起時會湧現「好幸福啊」的心情嗎?還是在他們面前時總是緊張不安,膽怯發抖呢?

因為害怕失敗,只好態度強硬

那麼,為什麼他們要用如此不由分說的壓倒性強硬態度說話,執意不聽別人的意見呢?

那是因為,他們害怕聽別人說話由於這類人習慣在心中與他人鬥爭,堅信「不贏不行」,認為如果輸了,就只能向對方屈服了。當自己一個不小心聽進了對方說的話,萬一對方說的才是對的,自己就輸了。他們對此感到非常害怕。這種人的目標,就是要「贏」。所以,就算自己說的是錯的,就算自己的意見矛盾站不住腳,他們都不管。

總而言之,為了要「贏」不擇手段。所以,做為「獲勝」的手段,就需要用「只說自己想說的話,態度高壓威嚇,感情用事,激動怒吼」等方法,來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

那麼,究竟該怎麼應付這種人呢?

簡單來說,這種人很難應付。「咦……怎麼這樣?難道就要默默聽從他說的話嗎?」

不,不是的。首先,要知道愈是這樣的人,他心裡愈是懷抱著恐懼。光是知道這一點,你對他的恐懼就會減少一些了。能做得到這一點就很「不錯」了。再說,跟這種人鬥,受傷的只有自己,划不來。「那,說到底,還是要我乖乖聽他說的話嗎?」沒錯,如果對方堅持他的意見,你就先不要違抗對方,「幫他實現他想要的」。這同時也是個保護自己不受傷的方法。

不過,就算照對方說的去做,還是會有產生問題的可能。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能力連這可能發生的「結果」,都有條有理地讓對方理解。這在保護自己上可是很重要的。

舉例來說,在職場上,對上司說:「我明白了,那就按照您說的去做。」只要先這麼說,對方就會恢復和顏悅色吧。

之後,你再明確地補上叮嚀:「不過,要是在未經對方同意之下就這麼做,D公司有可能無法接受,和我們公司內部的E部門和F部門之間或許也會產生嫌隙。這樣也沒關係嗎?」

這時,上司或許會生氣地說:「少囉唆,不要管這麼多!你只要照我說的去做就對了!」這時你也只要老實回答:「好的,那我明白了。」這麼說著便不再介入才是安全的,那就這麼說也沒關係。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

因為你說話的目的,並不是要去挑起和上司的爭端。你的目標應該是事先把「責任在誰身上」釐清。就算你不贊成,但工作上還是會有必須去做的事。正因如此,才必須釐清「自己的責任」和「對方的責任」。為了不在發生問題時被轉嫁責任,在事前提出自己的對策是一種「確保自身安全」的重要做法。與其崇拜乍看之下似乎很強勢的人,你不覺得做一個不受這種人左右的人更棒嗎?而且,這樣也不需要與「害怕的對象」奮戰了。假設,你按照上司的命令去做,最後發生問題了。這時,責任很可能落在你身上,為了預防這種情形的發生,如果你在事前曾留下足以自我保護的話,這時你就可以這麼回答了:「那時我曾提醒您D公司可能無法接受。」職場是一個特別需要「責任分明」的地方。事前釐清責任,是一個能夠保護自己不受強勢高壓者左右的方法。

書籍簡介

書名:人生可以不必委屈!:拒絕無能為力的存在,以自我為優先的思考術
作者:石原加受子
譯者:邱香凝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4/05/10

石原加受子(ISHIHARA KAZUKO)

心理諮商師。是提倡「自我中心心理學」的心理諮商所「All Is One」代表。日本學校諮商學會會員、日本心理衛生(mental health)學會會員、日本療癒紓壓協會(Japan Healing Relaxation Society)前任理事、獲日本厚生勞動省認證之「創造健康與生存價值」顧問。

以「思考、情感、五感、想像、呼吸」等觀點出發的獨創全方位心理學,提供改善性格、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等講座,並持續從事團體諮商將近二十五年,為許多抱持煩惱的男女老少提供建議。

著作有《這樣拒絕,沒有罪惡感:不吃虧、不生氣的練習》、《讓「執著的憤怒」消失》(「しつこい怒り」が消えてなくなる本)、《消除「忍不住煩惱」的訣竅》(「つい悩んでしまう」がなくなるコツ)、《從「老是在煩惱中」脫離的訣竅》(「いつも悩んでしまう」から抜け出すレッスン)……等。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電話 同事 上司 恐懼
暖心讀冊
暖心讀冊
出版社
展開箭頭

愛書人來讀冊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