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有他這種拍到死的精神,再來說你「愛攝影」!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有他這種拍到死的精神,再來說你「愛攝影」!

撰文者:星野道夫
閱多.閱好 2014.07.09

編按

星野道夫,生於1952年。他在滿二十歲前夕,收到了一封來自阿拉斯加的信,自此展開終其一生於極北大地的追尋。

他曾在酷寒的北極圈,窩在小帳棚中忍受寒風侵襲,默默等待北美馴鹿即將展開的千里旅程;他也曾花上五年跟隨阿拉斯加駝鹿的遷徙;他跟隨愛斯基摩村民捕鯨,一同將鯨魚巨大下巴骨沉入北極海……他的鏡頭捕捉了看似堅強的大自然下各種生命的脆弱。

廣告

1996年在拍攝棕熊時,星野遭棕熊襲擊不幸喪生。他生前曾說:「當人生將走至終點,我希望我的生命能結束在阿拉斯加」,他將人生中最光輝燦爛的歲月獻給了這片淨土,而這塊土地也成為他最後的安眠之地。他的死並不是結束。他的鏡頭為我們留下那些即將消失的生命;他以生命寫下了人與自然的永恆對話。星野的遺作展也吸引上百萬日本人入場參觀。

1973年,踏上希什馬廖夫

初遇阿拉斯加

大學一年級時,星野道夫在東京神田的古書街發現了一本原文書《阿拉斯加》。書中刊載的愛斯基摩小村落「希什馬廖夫村」的空拍照片,吸引了他的目光,於是他寄了一封信給該村村長。半年後,他接到了村長的回信。1973年的夏天,星野遠赴希什馬廖夫村,與狩獵維生的愛斯基摩大家族,在世界最北端的自然環境中共同生活了三個月。

廣告

每天傍晚在海邊散步,孩子們就會跑到我身邊,跟我一起玩。(星野道夫與希什馬廖夫村的孩子們合影)

來自阿拉斯加的一封信

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想去阿拉斯加?」老實說,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面臨許多選擇,我想唯有回到當初的十字路口,才能明確回答這個問題的答案吧?

十六歲的美國行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旅行,而且我從國中就開始醞釀那次的旅程。對那個年紀的我來說,外國是個十分遙遠的世界。不過,每個孩子都會作夢,無論是基於異國的憧憬、獨自旅行的刺激感,或是前往陌生國度的冒險精神,都讓我深深著迷。儘管我當時只是個孩子,但我的心意非常堅定。費了好大的勁,才說服父母讓我出國。於是我背起裝了帳篷的背包,搭上前往巴西的移民船「阿根廷丸號」,從橫濱港出發。這一切彷彿是昨天一樣歷歷在目。

「阿根廷丸號」花了兩個星期橫渡太平洋,最後抵達位於洛杉磯郊區的港口。我在當地沒有任何朋友,抵達當晚也沒有地方住,但雙腳踏在洛杉磯的土地上時,心中卻湧現出無法言喻的興奮與自由的感覺,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自己也不明所以。從那天起,我展開了為期三個月的美國行,這趟旅程完全沒有目的地,在路邊搭便車,走遍美國大陸。這樣的舉動確實太魯莽,不過,我很懷念當年的勇氣。時間真的過得很快,想想那已經是二十五年前的事情了。

現在回想起來,當年我只有十六歲,或許正因為年輕,才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絲毫不以為苦。話說回來,能實現長久以來的夢想,也讓我擁有無可取代的珍貴收穫。

即將邁入二十歲時,我開始對北方的自然景緻感興趣。原本對於北海道的喜愛,在不知不覺間慢慢往北移動,蔓延至美國的阿拉斯加。當時我就打定主意,有一天一定要去阿拉斯加,而且這個決定就跟十六歲時執意要去美國一樣堅定。

上大學之後,有一天在神田一家專門賣原文書的古書店,發現了一本阿拉斯加攝影集。當時在日本很難找到與阿拉斯加有關的資訊,因此那本攝影集對我來說就像是聖經一樣寶貴。我翻遍了那本攝影集,每一頁都如數家珍,根本不用翻頁,我就能告訴你下一頁是哪張照片。其中有一頁內容相當吸引我,那是一張愛斯基摩小村落的空拍照片。在荒蕪一片的北極海上,有一個小小的村落……。我好想知道為什麼在世界的盡頭會有人類居住?他們到底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這個想法串起了我與阿拉斯加的機緣。

我從照片旁的圖說得知那個村落的名稱,很想寫信過去,可是不知道該寫給誰。於是翻開英文字典,找到MAYOR(村長)這個字。最後決定這麼寫:

MAYOR

Shishmaref

Alaska U.S.A.

「我想去您的村子拜訪,我願意做任何工作,是否可以幫我安排,住在村民家裡呢?」

等了好久都沒收到回信,我猜想那封信一定沒有寄到村長手上。想想也對,我根本沒寫詳細地址,也沒寫收信人的姓名,怎麼可能會寄達呢?

就這樣過了半年,有一天放學回家時,我在信箱裡發現一封從國外寄來的信。寄件者是愛斯基摩村落的某戶人家。

信裡這麼寫著:「歡迎你隨時來,夏天是我們割馴鹿角的季節,你可以來幫我們……。」

信的內容相當簡短,到現在我都還記得,當初看完後簡直開心到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作夢也沒想到,遙遠的阿拉斯加竟然近在我眼前。

隔年夏天,我終於踏上阿拉斯加北極圈的希什馬廖夫村,與愛斯基摩家庭共同生活了三個月。在那段期間,我體驗到前所未有的生活,在北極海獵海豹、割馴鹿角、第一次看見熊、太陽永不落下的白夜,以及在日本難以想像的生存之道……。

這趟旅程讓我了解到:人類也在世界的盡頭生活著,這一點無庸置疑。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當地居民的生活型態,以及人們為了生存發展出豐富的生存之道。無論哪個民族生活在多麼不同的環境中,所有人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無法替代。世界就是由這些無數的點串連而成。在希什馬廖夫村度過的三個月,每天都讓我有這樣的感受。那年夏天,我19歲(正確來說應該是20歲)。

北美馴鹿之旅

從地平線另一端蜂擁而出的北美馴鹿群,遍布凍原的每個角落,直奔我的基地營而來。一萬隻,兩萬隻,不,看這景象應該有五萬隻吧!在一望無際的廣闊北極圈中,只有我一個人類有幸見證這樣的景觀。不知不覺間,身邊瀰漫著低沉的隆隆聲,這種感覺真的很不可思議,一回神才發現我早已淹沒在龐大的北美馴鹿群裡了。

我一直很懊悔自己出生得太晚,過去擠滿美國大平原的野生水牛消失了,跟水牛共同生活的美國印地安人,也失去了與大地的連結,所有壯闊無垠的風景已然成為供人憑弔的傳說故事。儘管人類即將邁入21世紀,我卻能在此時此刻,親眼目睹一大群北美馴鹿遵循著幾千年以來的傳統,展開大規模長途旅程,真讓我感到慶幸啊!

我認為每個人都擁有兩種不可取代的大自然,一種是日常生活中與我們共生共存的自然風景,可能是平凡無奇的小河、一小片森林,也可能是隨著微風搖擺、生長在路邊的小草光輝;另一種則是我們從未造訪過,位於遙遠國度的自然環境。我們知道它就在那裡,它的存在給了我們很大的想像空間。雖然看似與我們無關,但位於遙遠國度的自然環境依舊對我們相當重要。

這一大群北美馴鹿通過基地營之後,我目送牠們消失在另一端的地平線,直到看不見盡頭的凍原上,再也看不見任何一隻北美馴鹿為止。這一刻,我想起了某位住在極北地區的印地安人告訴我的一句話:「沒有人能掌握風與北美馴鹿的行蹤。」

我凝望著北美馴鹿消失的地平線,不僅內心洶湧澎湃,也感到一股寂寥落寞的感覺,就像是一個時代消逝在我眼前一般。

不知道多年以後,會不會也有一位因為嚮往極北之地而來的年輕人,也在感嘆自己太晚出生了呢?

(出處〈在阿拉斯加生活〉——《每日新聞》大阪早報1966年6月6日)

放眼所及滿滿都是北美馴鹿,這就是阿拉斯加的自然環境所孕育的生態系統,在夏季爆發出的生命力。遠處可見的是綿延的布魯克斯山脈。(攝影/星野道夫)

晚秋的北美馴鹿。覆蓋著一層絲絨軟毛的鹿茸表皮開始剝落,長成威風凜凜的犄角。攝於丹奈利國家公園。(攝影/星野道夫)

犄角的大小會決定雄馴鹿在族群中的地位。攝於丹奈利國家公園。(攝影/星野道夫)

 

地松鼠的自立

北極地松鼠是少數真正冬眠的動物。冬眠期間,北極地松鼠的體溫會降至冰點以下,長達半年的時間看起來就像是死去一般。(攝影/星野道夫)

一年之中,我有大半的時間待在阿拉斯加的自然環境裡,與動物相處,回到東京之後,還是很喜歡去動物園。幾年前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我到上野動物園去玩。當時我站在關著棕熊的柵欄前,看著一名父親帶著小孩,小孩正在丟點心給棕熊吃,看到這個場景我突然想起一件事。

那是發生在阿拉斯加麥金利國家公園(現為丹奈利國家公園)的事情。麥金利國家公園的面積差不多與日本四國一樣大,裡面只設置了一棟專門服務觀光客的遊客中心,而且就在一大片平原的正中央。由於公園裡只有一條道路,因此每天都有許多觀光客來到遊客中心。

遊客中心所在的區域正是北極地松鼠的棲息地,每次只要有觀光客搭乘巴士在此下車,地松鼠就會跑到觀光客旁邊要東西吃,牠們完全不怕人。雖然國家公園管理員不斷呼籲不要餵食地松鼠,但無論來自哪個國家的觀光客,只要一看到地松鼠可愛的動作,就會忍不住拿東西給牠們吃。

有一年,我發現遊客中心旁立了一個很奇妙的牌子,那個立牌的高度只有20公分左右,人必須刻意彎腰而且蹲下來才能看到,真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仔細一看,內文開頭是「各位地松鼠們!」原來這是用來警告地松鼠的警示牌。

內容寫著:「……你們若是繼續像這樣吃人類餵食的食物,你們就會越來越胖、行動遲緩,總有一天會被金鵰或熊吃掉……。」

我看了之後不禁莞爾一笑,其他因好奇心而仔細閱讀警示牌的觀光客也覺得哭笑不得。比起「請勿餵食動物」這類生硬內容,這個警示牌真的是創意十足,而且效果更好。

如果下意識餵食動物是人的自然反應,那麼不該餵食動物的意識也是人最直接的感覺。凡事放寬心,展現一點幽默感,有時更能有效打動人心,自然就能達到目的。

(出處《動物與動物園》1994年2月號)

北極地松鼠遍布整個阿拉斯加地區,是許多肉食動物鎖定的獵物(攝影/星野道夫)

在遼闊的大自然中也有如此可愛的小動物(攝影/星野道夫)

書籍資料

書名:《與時間的河約定:來自極地的永恆呼喚》

悠久の時を旅する

作者: 星野道夫 Michio Hoshino
譯者:游韻馨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14/06/05

日本攝影家星野道夫,26歲即深入阿拉斯加追尋極地風景,並進入阿拉斯加大學野生動物管理學系就讀。他隻身行旅於阿拉斯加20年,鏡頭只鎖定在這片地球上最後的淨土,這是一場宛如史詩般長達一生的追尋。

長期穿梭在山脈、冰河、凍原拍攝大量自然生態作品,多幅作品獲阿拉斯加政府與博物館永久收藏。1990年,星野道夫榮獲有「攝影界的芥川賞」之稱的「木村伊兵衛寫真賞」,許多知名攝影家都曾榮獲此殊榮。而他純淨洗鍊的文字,也讓他成為最受歡迎的旅遊文學作家之一,包括攝影集、散文隨筆等散見《國家地理雜誌》、《奧杜邦》等國際知名媒體。

1996年八月,星野道夫隨日本電視台前往阿拉斯加拍攝棕熊時,遭棕熊襲擊不幸罹難,享年43歲,遺作展吸引上百萬日本人入場參觀。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攝影 壯遊 夢想
閱多.閱好
閱多.閱好
出版社
展開箭頭

閱讀使人生豐富,看不到的風景、吃不到的食物,就用閱讀補足吧! 在這裡我們為您挑出五花八門好文,讓您生活“閱”來越豐富。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