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比種族歧視更不平等的事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國際 | 全球話題

比種族歧視更不平等的事

比種族歧視更不平等的事
華爾街
撰文者:帕納布·巴德汗
大師開講 2011.12.07

對「不平等」的不滿,幾乎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所有國家的群眾心態。事實上在美國和印度這兩個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內,反不平等、反精英貪婪的群眾運動,聲勢不斷擴大,已經成為大選臨近前的高度關注點。

其實,上述兩個國家,某些社會不平等狀況在過去幾十年內已經逐漸得到改善。在印度,某些歷史上一直以來處於不利地位的團體(尤其是低種姓群體),已經能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種姓歧視中最為醜惡的部分正在消失。而美國社會對婦女,非洲裔/南美裔美國人和同性戀者的歧視也日益遠去。

這些發展都反映了兩國的民主進步。但與此同時,民主制度卻正在被劇烈惡化的經濟不平等狀況給撕裂中。

相對於種族主義或者其他形式的惡意歧視,經濟不平等的狀況反而能得到某種程度的辯護。美國社會的基本原則是,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機會——這是一個看起來好像很有說服力的信條;在印度,這個神話並沒有那麼大的威力,不過人們(甚至某些窮人)普遍認為,富人之所以致富,是因為他們確有過人之處,接受過教育並掌握了某些技能。

種族不平等 人人喊打
經濟不平等 卻可躲在政經保護傘下

但這個說法存在著兩個問題:首先,教育和技能不是先天就有的。相對於窮人來說,富人有能力就讀更好的學校,醫療營養條件更好,擁有的社會資源也更多,這幾點會對隨後的學業和社會成就方面發生決定性作用。富裕家庭的學齡前兒童在營養,醫療和照料方面都更有優勢;同時也有證據證明,窮人家的孩子在3歲時就已經會因營養不良而導致不可逆轉的大腦損傷。

當窮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開始下滑時,他們只有很少的機會去上補習班,而富人則可以在整個學習生涯中花大錢聘請私人教師。因此印度成為世界上輟學學生數量最龐大的國家。

美國的社會學家同時也記錄了國內城市貧困家庭子女所遭受的逆向「相鄰效應」(兒童的行為受到附近人群的影響)。在居住模式更加分化的印度農村地區,這種效應更加嚴重。

兩國所共有的另一個問題則是「不對稱收入」的日漸增大。在印度這個快速成長的經濟體中,類似土地,礦藏,石油天然氣以及電信這樣的稀有公共資源,最近市場價格大漲,同時也為那些跟政界有關係的人帶來巨大的不對稱收入。

在美國,過去數十年來的金融部門的去監管化,以及各種推陳出新的不可靠金融商品,不但無法提升生產力,甚至還動搖了實體經濟。眾所周知,結果就是一小部分人獲取了極大的財富,而剩下的大部分人卻要為前者所造成的巨額損失買單。

美國和印度的例子說明,在民主社會中,那些鼓吹社會歧視的團體,在政治上已經逐漸失勢。可是,經濟的不平等,卻在政客和富人花大錢聘僱的議會遊說者庇護下,長期存在。

隨著兩國的選舉花費不斷攀升,這個趨勢將會更加明顯,政治家們日益依賴那些富有的資助者,而後者則要求前者制定一些為他們利益服務的政策。

這意味著,反歧視和平等主義運動,必須將焦點擴大到選舉改革、金融監管、透明私有化,以及最重要的:重整教育體系來確保窮人的孩子能獲得高品質教育,以及良好的學齡前營養衛生條件。此外,對兩國日漸陳舊的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投資,能創造一些工作機會,並由此提高其他勞動者的生產力。

促進平等的公共資源不受重視
理由:富人不需要

改善教育,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和提高生產力所帶來的好處,看似顯而易見。但問題是,印度和美國為何會忽視貧困兒童教育和基礎設施,在某種程度上,答案源自於兩國的富人正逐漸遠離公共設施。他們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私立精英學校,在私立醫院就醫,同時居住在擁有專屬保安和其他服務的封閉社區裡。

此外,如今的大型企業都擁有自己的發電廠,道路以及許多內部服務。隨著富人們脫離了社會其他成員所依賴的公共設施,那麼要他們為自己不再渴望或者需要的東西繳稅,就越來越難了。與此同時,原有的那些維護工人權益的機制(比如工會)也逐漸被新技術和全球化所腐蝕。

要重振經濟
得先平息經濟不平等的群眾憤怒

在印度,更宏觀意義的社會公平,意味著目前依然處於次要地位的社會團體開始進入政治和經濟精英圈子。問題是,一旦實現了這一點,這些人不僅不會嘗試改善窮人的處境,還會全盤接納精英價值觀,並著手操弄族群身份政治符號(例如,利用原住民身分贏得選票)——這個老伎倆依然能吸引選票,民主化後的南非就說明打破經濟隔離是多麼困難。

印美兩國都用一種回饋式的民粹主義,來安撫由日益增加的經濟不平衡所導致的動盪局面。在印度是減免窮苦農民的貸款(也因此削弱了銀行);對水,電和公共交通價格的管制(因此破壞了政府預算,並損害了在這些領域的長期投資預期);以及借助腐敗且低效的公共分配系統分發的高額補貼食品。

而相對於投資於長期基礎設施,美國的民粹主義右翼勢力更喜歡減稅。在政治光譜的另一端,反政府主義者無法幫助建立任何對窮人有利的投資機制。

這個世界上的最大的兩個民主國家都面對著一個巨大的經濟挑戰。它們必須找到將對經濟不平等的憤怒轉化成為生產性投資的管道,使富人意識到改善窮人的狀況對自己也是有利的。如果印度和美國能克服這個最常見的不平等狀況,它們就能重振自身的民主制度——以及經濟。

作者簡介_帕納布·巴德汗

帕納布·巴德汗(Pranab Bardhan)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他最近的著作是《覺醒的巨人,暴露的弱點:對中印金融崛起的比較評估》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民粹 教育 不平等 社會福利 社會不平等 公共建設 貧富差距
大師開講
大師開講
Project Syndicate
展開箭頭

從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哈佛、耶魯等知名大學教授到聯合國官員;從中國、新興市場、歐美到中東、阿拉伯世界,全球財經大師開講,深入淺出剖析國際大事。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