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穿戴科技喊這麼久,為什麼矽谷員工自己卻沒戴?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穿戴科技喊這麼久,為什麼矽谷員工自己卻沒戴?

穿戴科技喊這麼久,為什麼矽谷員工自己卻沒戴?
來源:LGEPR@flickr, CC BY 2.0
撰文者:恩平
日經科技報 2014.05.09

智慧手機、平板電腦之後,時下最熱門的移動產品無疑當屬智慧眼鏡、智慧手錶、智慧手環、智慧運動鞋等可穿戴設備了。

不過,4月去矽谷採訪時,每到一家廠商總部,筆者都會問他們的幾位員工,是否購買或使用了可穿戴設備,得到的回答都是否定的。當然,這種詢問並不具備統計意義,只是筆者想滿足自己的一種好奇心罷了。

大家肯定會問,那可穿戴設備市場到底怎樣呢?回答這個問題要分兩個部分:目前,全球出貨量總計也就數百萬個。筆者認為,可穿戴設備充其量就是剛從概念期進入市場發展初期而已。

廣告

然而,從消費者需求和技術發展角度看,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春天一定會到來,且必定會形成巨大規模。

正所謂: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除了有關技術和元件廠商及多數媒體外,對可穿戴設備熱情最高的是市場研究機構,他們的預測數字雖然差異很大,但均極力唱多這一市場。

IMS預計,2016年,可穿戴智慧設備全球銷售額將達60億美元。

廣告

Berg Insight預計,2017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將達6400萬個。

BI Intelligence預計,2014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將達到1億個。2018年將達到3億個,按每個平均價格42美元計算,銷售額將超過120億美元。

ABI Research的預計,2018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將達到4.85億個,銷售額190億美元。

Technalysis Research預計,2018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將達7050萬個,銷售額117億美元。2013年這一數字分別為990萬和21億美元。

IDC預計,2014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將達到1900萬個,比2013年增加2倍。2018年將達到1.119億個。

NextMarket預計,2014年,全球智慧手錶產量將達到1500萬塊。2020年將達到3.73億塊。

為何叫好不叫座
筆者第一次聽說可穿戴式電子產品是在10多年前英飛淩舉行的一場發佈會上。那時,英飛淩展示了一款採用特殊紡織材料、可以內嵌半導體晶片和感測器的電子服裝,能播放MP3音樂,也可監控患者的健康狀態。然而由於整體半導體行業的技術和生態環境所限,很多年後都一直未能上市。

隨著網路和半導體技術的發展,直到近兩年谷歌眼鏡的出現,才真正帶動了可穿戴設備進入消費者市場。

儘管隨後三星、索尼、高通、谷歌、蘋果、果殼、咕咚、智器、土曼,等眾多中外廠商,已經先後推出了各種可穿戴設備,但是該市場並未起量。如前所說,仍處於市場起步期。究其原因,一是顯示、電源和操控等技術;二是價格,一副眼鏡動輒近萬元,一塊手錶功能有限,售價高達一兩千甚至三四千元;三是沒有真正滿足消費者需求。還是那句話,用戶體驗不夠好。

可穿戴設備與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不同,市場應用非常分散。因此,殺手級應用也應根據這一特點開發。再期望靠一種產品通吃若干應用的情況恐怕不現實了。

還有,國內廠商由於原創能力不強,基本是模仿海外大廠商的設計,小富即安的心理太強,不去認真潛心琢磨消費者的需求和習慣,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很多產品是為了急於賺錢而匆忙上市。

更可悲的是,有些廠商,多是一些大廠商,看到別人做可穿戴設備,而且是市場熱點,為了體現自己也有這方面的技術能力,而盲從地推出產品。消費者不用腳投票才怪呢。

宣傳不靠譜
就目前發展狀況而言,大多數可穿戴設備只是追求表面時髦,中看不中用。對消費者而言,實際用處不大,而且市場的宣傳上言過其實,不太靠譜。

以面向一般醫療和健康的可穿戴設備為例(重病患者除外)。

消費者知道了血壓、脈搏心率、血糖等數據後,他們能做什麼呢?目前,給消費者提供的大數據分析功能非常欠缺,把數據通過無線網路送到醫院分析,效果也未必好。現在大醫院的醫生治療患者及處理他們的病理數據都忙不過來,有誰會去關注這些普通的健康數據呢?傳給社區醫院醫生去分析、診斷?在目前中國這種社會環境下,他們的責任心和服務態度靠譜嗎?如果傳給專門的健康保健醫院,那麼,高昂的收費也不是普通消費者能夠承擔的。而如果沒有相應有效的醫療或健康建議或方案,那這些數據就沒有什麼太大意義了。

另外,筆者每次在展會上看到智慧手環、手錶等,都會問展臺工作人員,你們的產品所測得的數據有多精確呢?得到的回覆無一例外,我們的產品雖達不到醫療級,但健康級精度絕對沒問題。再問,有什麼資料證明嗎?這時的回覆就只剩沉默無語了。不過,還是有一位廠商說出了實情:其實,國內大部分智慧手環、手錶都是為了滿足人們新奇、炫酷和時髦的心理,所謂的數據採集有很多沒用或不準確的數據資訊,至於建立健康數據病歷只是銷售噱頭而已。現在可穿戴設備這麼熱,不這麼說,我們怎麼賣出去呀?

智慧運動鞋的情況也類似,採集的運動中的各種人體數據並未能夠真正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充分合理的利用。

因此,所有上述這些因素必然導致可穿戴設備的實際用處大打折扣。

對於智慧手錶,筆者與很多消費者一樣,一直對智慧手錶廠商宣傳的電話或簡訊提示、導航、計步器、健康管理等功能有較大疑惑。

智慧手錶的螢幕太小,用於導航、健康管理等功能,用戶體驗能好嗎?筆者就曾試過兩次,由於螢幕小,在觸屏上,左右滑動尋找相關功能就很不方便。即使找到功能頁,因為所顯示的字體太小且數量有限,看著很不舒服。周圍的環境光不太好時,就更不用提了。而且,幾百元的便宜手錶功能更少,數據準確度偏差更大;貴的1、2千元、甚至3、4千元的,性價比真不如同價位的智慧手機。

此外,用智慧手錶這麼小的螢幕去看高畫質視訊,筆者在一次觀展時特意做了一個小調查,對12家智慧手錶展臺前的57個年輕觀眾詢問的結果是,52人(約佔91%)表示不會看視訊,因為眼睛會太累,不如用大螢幕手機看視訊舒服。

如果用計步器功能,可以選擇價格便宜很多的智慧手環,沒必要多花幾倍的銀子。而且,智慧手錶和手環的計步器功能前面已經談過,由於沒有相應的專家建議,並不實用。且消費者很少能夠長期堅持使用該功能。

另外,智慧手錶的功能差異化不止是與同類產品比,還要與現有的其他產品比。其實,現在智慧手錶的很多功能都可在智慧手機上實現,電話、簡訊提示等可省去掏手機的幾秒鐘,但有幾個消費者願意再為這些雞肋功能花上千元的冤枉錢呢?

可能有廠商在產品上市前送給員工或客戶試用過,但不妨讓員工自掏腰包購買自己開發出的產品試用一段時間,因為免費試用和自己掏錢體驗,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受。否則,市場會無情地證明你的一廂情願。

不用太過慮隱私問題
至於智慧眼鏡會涉及到侵犯他人隱私,有些公共場所禁止使用的問題,筆者覺得,隨著相關管理規範和技術的發展,這個問題完全可以解決。

記得近20年前在歐洲時,有一次發現有些酒館禁止在室內打手機,如果正喝酒聊天時想撥打或接聽電話,需要專門跑到外面去。因為那時手機剛出現不久,還不普遍。店家為了不影響其他客人,才出此下策。

騰飛需等iWatch
如果要使可穿戴設備既叫好又叫座,廠商和應用開發者們應該靜下心來,從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出發,認真研究如何把可穿戴設備這隻“螃蟹”的鮮味做出來,讓樂於嘗鮮的消費者願意買,而且“吃上癮”。

蘋果之所以遲遲未推出智慧手錶,筆者估計正是考慮到這點,而在潛心琢磨、修煉。因為蘋果最崇尚消費者的體驗感覺。也因為如此,筆者認為,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真正騰飛可能要等到iWatch出現之後才能實現。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科技 員工 矽谷 穿戴
日經科技報
日經科技報
日經BP技術在線
展開箭頭

科技最趨勢每日精選由日經BP社技術在線網站提供的最新、最專業科技技術報導。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