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人造視網膜 要讓視障患者能自由行走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人造視網膜 要讓視障患者能自由行走

人造視網膜  要讓視障患者能自由行走
來源: Arktekt@flickr, CC BY 2.0
撰文者:大下 淳一
日經科技報 2014.04.08

本文由日經BP社日經技術在線logo提供

日本大阪大學研究所醫學系研究專業教授不二門尚在2014年4月2~6日于東京舉行的「第118屆日本眼科學會總會」(118th JOS)上發表演講,介紹了人造視網膜的開發動向,演講題目為「新一代人造視網膜的推廣」。

為了追趕臨床應用方面走在其他領域前面的人造耳蝸領域,大阪大學從2001年開始開發人造視網膜。人造視網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植入患者頭部的半導體晶片(解碼器IC),將安裝在眼鏡上的CCD相機拍攝的影像轉換為電信號,然後經由植入眼球內的電極向視神經傳遞信號。經由從外部固定到患者頭部的線圈向解碼器IC供應電力和電信號。

廣告

大阪大學目前正在開發被稱作STS方式的人造視網膜。這種方式是在眼睛的白眼球部分(鞏膜)植入電極。2010年開發出的第一代產品安裝了49個通道的電極,但實際發揮作用的電極由連接至電極的導線數量決定,只有9個。即便如此,從2例手術的結果來看,患者的視力有所恢復,已經能夠抓住眼前的物體。

患者視力由0.0003提高至0.0012
2014年1月,大阪大學成功開發出了第二代產品。通過在眼球中植入為各電極分配電信號的多工器IC,使49個通道的電極全部發揮作用。各電極的直徑為500μm,以7×7方式排列,間距為750μm。解碼器IC與多工器IC由大阪大學與奈良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教授太田淳的研究小組共同開發。

2014年1月30日,大阪大學為重度視網膜色素變性症患者(63歲女性)實施手術,植入了第二代產品,閾值電流低於1mA的27個電極均可正常工作。據介紹,大阪大學在術後還進行了測試,讓患者指認顯示器上按一定間隔變換位置後顯示的圖形,結果發現其辨識成績高於術前。患者的視力由術前的0.0003提高到了0.0012。

目標是3年內獲得日本醫藥認證
截止目前的驗證結果顯示,植入人造視網膜並給予電刺激,便可激活患者的視神經。前面提到的植入了第二代產品的患者,即使關閉人造視網膜的電源,也能在光線的照射下辨認出伸出了幾根手指。

廣告

但不二門教授表示,人造視網膜最多可讓患者的視力恢復到0.2左右。因此,今後開發的第三代產品將把重點放在擴大周邊視野而不是恢復視力上,目標是讓患者可以自由行走。關於正在開發的人造視網膜何時能夠實現實用化,不二門教授稱目標是3年內獲得日本的醫藥認證。(記者:大下 淳一,《日經數位健康》)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視網膜 人造視網膜 視障 自由行 奈良先端大 患者
日經科技報
日經科技報
日經BP技術在線
展開箭頭

科技最趨勢每日精選由日經BP社技術在線網站提供的最新、最專業科技技術報導。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