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超級城市、海量資料 再左右世局30年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國際 | 全球話題

超級城市、海量資料 再左右世局30年

超級城市、海量資料 再左右世局30年
來源:jo.sau@flickr, CC BY 2.0
撰文者:奈伊
大師開講 2014.03.16

展望未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不過,何妨暫且跳過2014年,遠眺這個世紀的中期,看看2050年時,全球政局治理表現將如何?

世界新面貌
大資訊時代,有3大可能

這正是最近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於阿布達比開會時提出的問題。這次會議特別著重的議題是:未來應如何治理資訊革命持續進行所產生的3種政治局面?由於這場革命已將某些國家與社區推向邊緣化,也為某些國家與社區帶來機會,討論這個問題可說是當務之急。

廣告

與會者想到的第1種局面是,世界將由幾個所謂超級城市(megacity)主宰,而這類超級城市則絕大部分被群聚型大都市所控管;第2種可能性是,世界轉為由強大中央政府透過海量資料強化控制力道;第3種則是,中央政府軟弱無能,由市場及主宰市場的企業提供幾乎所有服務。

3種情勢中,每1種都是1項當今趨勢的延伸,就某些方面而言,它們全有好處,但若不審慎檢視,也都能造成反烏托邦的後果。決策者推動政策的依據通常是取決於他與市場的關係,因此至今應該已經針對都市化、海量資料崛起、將人歸類成特定範圍社群等主流趨勢,著手推動政策。

所有政策的目標應該都是要利用這些趨勢的潛在好處,並確保不會削弱治理上的其他重要面向。比方說,儘管超級城市有望為勞工與企業創造機會,但它們無法解決氣候變遷、管理國家及全球公共財生產與保護等全面性問題。

同樣的,儘管運用海量資料可以獲得極大的解決問題能力,重要關鍵仍在於:誰能擁有、誰來控制,使用時又該由誰監督。資料民主化(datocracy)的概念,激起歐威爾式「電子一九八四」(e-1984)的恐慌。事實上,最近遭披露的國家安全局監控計畫,只是冰山一角。畢竟,海量資料並不限只有政府與企業才能運用,匿名犯罪集團同樣可以輕而易舉濫用這些資訊。

廣告

最後,儘管市場機制下的個人選擇通常是資源配置最有效的方式,但市場無法生產足夠的公共財,甚至,有些東西私人部門根本無法提供。這套體系,在既得利益者所處的封閉社群(gated communities)中,或許可被接受,但其他不在裡面的人,該怎麼辦?

治理新方法
資訊技術,改善疏離感

在世界經濟論壇中,我所歸屬的政府未來全球日程委員會(Global Agenda Council on the Future of Government)想出一些方法,以資訊技術改善治理、降低被治理者的疏離感。委員會觀察到,最有效的方案通常來自政府與私人部門共同合作。

例如在肯亞,1家私人企業發展出1套行動付款(mobile-payments)系統,允許用戶以行動電話轉帳,有效創造出比政府所提供的更快速的銀行系統。這個系統一經私人部門做出來,政府也能拿它來提供更多額外服務。於是,處於偏遠地區的肯亞農民,再也不需要長途跋涉、費時等待,就可以獲得關於農作物價格或資金移轉方面的資訊。儘管這類方案無法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卻能有效紓解一些貧富不均背後最具傷害性的影響。

活在1個社會變遷日新月異、技術發展層出不窮的時代,不管是地方治理、國家乃至全球層級的治理,為了改善治理而做出的努力,都需要審慎考慮與實驗,以確定能在包容性決策與不斷演進的市場需求之間取得平衡。誠如美國外交官克里夫蘭(Harlan Cleveland)曾問:「我們要如何讓每個人有興趣參加,並採取某些行動?」

國際新力量
制度結合聯盟,才有效用

再考量國際組織的作用。當今,世界被分為兩百多個國家,極可能2050年還是如此。但其中,單單前16個政府實體就占了全世界收入的三分之二、人口的三分之二。不乏有人提倡採用雙重多數制度(double majorities),意即多數票應根據「人口」和「經濟產出」這兩個各別的衡量標準,一方面從幾個容易管理的國家身上誘發行動力量,另一方面提升弱國的決策影響力。

然而,雖然G20高峰會已朝此方向努力,制定全球日程的方法仍有瑕疵。事實上,G20的方法在危機時期最能見效,至於太平時期就如我們所見,G20很難有所建樹;此外,就算雙重多數制度有助於賦予弱國權力,在全球決策過程中,它不能概括考慮全世界人口最少國家的角色,它們的人口加起來只占全球總數極小部分,但國家數量卻高占全球總數極大部分。

有個可能的解決方案是讓各國代表彼此,就像在國際貨幣基金(IMF)那樣。不過,IMF的經驗也透露出,就實際推行時會有重大挑戰。

世界各國領導人還無法說清楚、講明白,如何讓「人皆生而平等」的道德信念,與「國家之間並不平等」的簡單事實取得平衡。在全球資訊時代,能解決安全、福利、自由和身分認同等基本議題的治理制度,要結合成夠小巧靈活、能有效運轉的聯盟,也要顧及不足以代表自己的那些人,並做出決策。

顯然,所有這些論點都需要更多研究才能越說越清楚,就像世界經濟論壇這樣探索未來可能的局面,是正確方向之下的重要一步。

小檔案_奈伊

出生:1937年
學歷: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
經歷:美國前國防部助理部長
現職:哈佛大學教授

作者簡介_Project Syndicate

從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哈佛、耶魯等知名大學教授到聯合國官員;從中國、新興市場、歐美到中東、阿拉伯世界,全球財經大師開講,深入淺出剖析國際大事。

「大師開講」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治理 政府 超級城市 全球
大師開講
大師開講
Project Syndicate
展開箭頭

從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哈佛、耶魯等知名大學教授到聯合國官員;從中國、新興市場、歐美到中東、阿拉伯世界,全球財經大師開講,深入淺出剖析國際大事。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