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臉書改「單身」,她們就被殺了!12個你無法擺脫的上網難題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4/16(二) 晚上7:30直播看這裡!【高效率跨世代管理快論壇】
至頂箭頭

生活 | 養生保健

臉書改「單身」,她們就被殺了!12個你無法擺脫的上網難題

臉書改「單身」,她們就被殺了!12個你無法擺脫的上網難題
圖片提供:《BBC知識》
撰文者:作者/查馬瑞(JV Chamary) 譯者/王怡文
BBC知識 2014.02.28

你應該Google約會對象、把你老闆加為臉書好友、或借用鄰居的Wi-Fi訊號嗎?這份「資訊時代求生隨身指南」將為你解答這些數位難題。

現在我們無論走到哪裡,都能連上網際網路,我們的線上與離線的生活界線也越來越模糊。你在臉書(Facebook)上的留言變成酒吧裡的話題;而在當面見到某人之前,你對他的第一印象早在你Google對方時就形成了。

網路無疑使生活更加便利,但也產生不少問題。臉書之類社交平台讓我們能和親友保持聯繫,但接受老闆的臉書朋友邀請,是職涯的助力還是阻力?如果你不公布和新戀人的感情狀態,他會生氣嗎?臉書這類網站也會在線上顯示個人資訊。個資散布幾乎無法阻擋,如何才能防止隱私資料被公開?請繼續往下看⋯⋯

廣告

愛情 

我應該在約會前先Google對方嗎? 

聽起來實在是無害。你即將赴一個重要約會,很緊張,不希望對話冷場,所以把約會對象的名字打進搜尋引擎,看看會發現什麼。在線上快速做個身家調查有時也有好處。二○○四年,美國通緝犯拉松恩‧裴特斯─布朗(LaShawn Pettus-Brown)原本要和一名女士約會,但後者用Google搜尋他的名字之後,他共渡浪漫夜晚的對象就改成了FBI幹員。 

但當個線上私家偵探也會造成問題。你會被從網路調查來的事情騙了,誤以為自己很了解某個人,這可能會讓你落入不尋常的危險處境。不然就是,你可能整個約會都得集中精神假裝自己什麼都不知道,以免看起來像個網路跟蹤狂。 

廣告

但你不該對搜尋結果太過深究的最大理由,是它可能在一段感情還沒開始前就毀了它。「人們難免會去Google,」專攻新興科技心理學的心理分析家陶德.艾席格(Todd Essig)博士說︰「但你必須節制,因為第一次約會的樂趣之一,就是發現新事物的喜悅。」 

除了錯過那些神奇時刻之外,艾席格還說,交換個人資訊的對話能幫助人們放鬆、互相傾訴自己的故事。「自我揭露激發更多自我揭露。如果你事先就知情,整個過程就會被打斷。Google太多會對第一次約會造成極大傷害。」

我應該公布感情狀態嗎? 

你可以在臉書的個人檔案透露自己的「感情狀態」,裡面有好幾個選項,其中包括「單身」、「已婚」和「一言難盡」。這可能會使事情複雜化。不小心改到就可能造成誤會,讓朋友誤以為你分手;有時甚至會致命─至少有三名英國女性因為把感情狀態改為「單身」,而被男友殺害。 

這類危險導致有些人不願揭露這個資訊。也有人把分享感情狀態視為現實世界感情的反映,新戀人或許會把「不想公布感情狀態」解讀成不願承諾。艾席格博士表示,你應該要看看自己的朋友名單裡有誰,再決定是否公布。「如果你的社交圈大多是同事,你或許會不想用感情關係代表你的近況。」你可能也要依使用臉書的目的來做決定,如果你年輕、自由又單身,或許會想昭告天下尋找有緣人。但艾席格警告,線上社交網站不完全是真實互動的反映。「臉書上的感情狀態只是資料庫裡的一個分類。」例如「一言難盡」對已婚或未婚人士都適用。「這些科技只是工具,讓我們愛所想愛的人,」艾席格說,「如果我們太沉迷於科技,就會看不到真相。」 

網路性愛是外遇嗎? 

二○○八年有位英國女性發現丈夫在線上角色扮演遊戲「虛擬人生」中搞虛擬外遇,因而訴請離婚。在遊戲中化身為DJ蘿拉.史凱(Laura Skye)的艾咪.泰勒(Amy Taylor),抓到丈夫大衛.波拉(David Pollar)的化身戴夫.巴米(Dave Barmy)和另一個女人在虛擬沙發上深情款款地相擁閒聊之後,決定與他離婚。泰勒告訴記者:「就算是在網路上開始外遇,它還是存在於現實世界,而且同樣傷人。他是徹頭徹尾的背叛者。他騙了我。」 

心理分析家艾席格警告,網路性愛不應被當作無害而無意義的。「這要看網路性愛的親密度、強度、頻率和情感意義,以及配偶對兩人感情界線的認知。」他指出,對關係開放的人而言,實體外遇也不構成不貞,而對某些情侶而言,就算打情罵俏也是欺騙。艾席格指出:「網路性愛,上至有性意味的電子郵件往返、下至互動式色情,無所不包,而它也可能是感情的一部分。」 

我的個人檔案該有什麼內容? 

線上約會網站使用者高達數百萬人,你要如何從中脫穎而出? 

首先,說明興趣與嗜好時要有自己的特色。你「愛讀書」,還是「《戰爭與和平》是最愛的小說」?第二,證明你的說法。如果你自稱風趣,你的文字應該要能令人發笑。第三,個人檔案不要過度曝光。提供夠多資訊來引起人們的興趣,但也別透露太多個人故事,讓人覺得不必當面見你。

你還需要一張吸引目光的照片,未來的戀人才會點進去看你精心打造的檔案。最近,哈佛數學研究生經營的免費約會網站「OK邱比特」(OKCupid)利用會員提供的資料,破除檔案照片的迷思。 

「最有趣的發現是,真實性很有價值。」「OK邱比特」的共同創辦人山姆.亞甘(Sam Yagan)說︰「通常那些看起來最自然、用手機或網路攝影機照的照片,效果最好。」

微笑效果也不太好。以「挑逗表情」做眼神接觸的女性,收到較多訊息,而男性則該表情嚴肅並將眼光移開。小露一下─女孩露乳溝、男孩露腹肌,看來效果也不錯。 

家庭 

我可以用鄰居的Wi-Fi訊號嗎? 

借用、偷用或利用,不管怎麼講,未經同意使用別人的無線網路都可能被視為犯罪。英國的「電腦不當使用法案」(Computer Misuse Act 1990)禁止未經授權存取電腦,同時英國「調查權規範法案」(Regulation of Investigatory Powers Act 2000)禁止「非法監聽私人電信系統所傳輸的訊號」。其他法律可能把「借用」當作竊盜行為。根據英國通信法案(2003 Communication Act)第125條,「意圖規避使用服務的費用,而不當取得電子通訊服務」是有罪的。依據英國欺詐罪法案(Fraud Act 2006),「不當取得服務」最高可處以十二個月以下徒刑併科五千英鎊以下罰金。 

你的鄰居也可能會惹上麻煩,他們的網路供應商(ISP)將要求他們為你利用他們的連線所做的任何事(例如非法下載)負起責任。大部分ISP業者合約內都包含一個條款,告訴你要將Wi-Fi連線用密碼加密,但有些消費者團體主張,不設密碼的人是在邀請其他人使用他們的Wi-Fi。開放權利組織(Open Rights Group)的吉姆.奇洛克(Jim Killock)說:「人們是故意不加密的,因為他們想分享。」 

我應該透露我的所在地嗎? 

現在有些網站服務會要我們透露自己身在何處。這些分享所在地資訊的服務,最受歡迎的其中之一是「四方」(Foursquare),這個社交遊戲幫助使用者發現新去處。玩家用智慧型手機發送的GPS座標在特定地點「打卡」(check-in),就能賺取點數以及現實世界的獎賞,例如免費飲料。但分享位置資訊可不只是兒戲。 

最近,三位荷蘭學生設立了「搶我吧」(Please Rob Me)網站,以讓大家注意到分享所在地資訊的副作用。公開透露你身處何處的危險,就是在告訴大家「你不在家」。該網站(現已關閉)只是蒐集並顯示四方和推特(Twitter)網站上人們張貼自己所在地的訊息,再發布一些幫忙竊賊的訊息,例如「新機會」(new opportunities)。 

你不該分享的還不只是目前你人在哪兒。根據一名改過自新的竊賊麥可.弗瑞瑟(Michael Fraser)所寫的報告《數位罪犯》(The Digital Criminal ),現在小偷會用社交網站和人們建立關係,並尋找可能的目標(弗瑞瑟稱之為「竊賊的網路購物」)。因此,你在臉書上張貼假日計畫的細節之前,最好三思,它可能會讓你的家庭資產保險費變貴。 

下載電視節目,可以嗎? 

就法律來論,要看提供節目的是誰。「下載和提供串流都是複製,」專精於新媒體與通信法的律師維多利亞.麥克伊韋迪(Victoria McEvedy)說。 

下載是歸著作權法管轄。根據英國「著作權、設計及專利法案」(Copyrightt, Designs and Patents Act1988)第十六和十七條,包括暫時存檔在內任何形式的複製,都是侵害著作權。「它只保留給所有權人,你要嘛取得授權,要嘛就得找辯護律師。」複製權(允許下載)必須來自著作權所有人,只有他有權將作品公諸於世,也就是說,你除了下載之外什麼事也不能做─例如把檔案存到一個可供分享的檔案匣裡。不過,這個著作權所有人可以授權給其他人,這就是為何BBC能取得授權,讓非BBC節目也能透過iPlayer收看。 

如果你有權在節目播出時收看,或許可以引用英國著作權法第70條。該法條說,你可以複製以供「稍後之用」,也就是在較方便的時間收聽或收看,或許這就是為何我們可以把節目儲存在「Sky+」電視盒裡。英國的非法下載訴訟案件很少,而且也不經過法庭辯論,都是在一方缺席下做判決,有損著作權人的權益。「相關法律很少,真正經過考驗的也不多,」麥克伊韋迪說,「有些人覺得下載沒關係,其實並非如此。」 

工作 

我應該在臉書上加老闆為好友嗎? 

臉書原本是為學生設計的社交網站,目前頻繁使用臉書者超過四億人,將近全球人口的6%。該網站目標是幫助你和生活中的朋友保持聯繫,但應該把老闆包括在內嗎? 

「你將老闆加為好友的那一秒,就必須改變使用臉書的方式。」個人品牌行銷專家丹.蕭貝爾(Dan Schawbel)說︰「如果你忘了,說了公司的壞話,那會非常危險。」這是因為刺探員工之舉越來越常見了。去年,十六歲的金百莉.史旺(Kimberley Swann)被炒魷魚,因為這位少年形容新工作「無聊」,被同事轉給她的上司看。避免此事的方法之一是修改你的隱私設定,把老闆和同事都放到「職場朋友」清單,只讓他們看到有限的訊息。 

一旦你決定接受老闆的「朋友邀請」,請時時注意自己的發言,因為他們會看見你寫了什麼。記住,臉書還會幫你的線上動態標上時間,如果你老闆發現你花太多時間上網,或許會覺得你工作量不夠多,這可不是你樂見的。 

社交網站對我的職業生涯有害嗎? 

根據最近對2667名人力資源主管所做的調查,美國有45%的雇主使用像推特和臉書這類社交網站來過濾應徵者。這些社交嗅覺敏銳的公司,有35%曾因在求職者的個人檔案裡發現挑釁照片或不當的資訊這類有問題的內容而拒絕對方。因此求職者應該當心,未來雇主可能會以用Google發現的事來評斷他們。「現在許多第一印象都在網路上形成,你甚至還沒能建立線外關係。」 

《我2.0:建立有力品牌,發展成功職涯》(Me 2.0: Build a Powerful Brand to Achieve Career Success )作者蕭貝爾警告:「網路世界是公共場所。你在線上如何生活,代表別人在虛擬和現實世界如何看你。張貼在線上的任何東西都可能傷害你的職業與個人生涯。」 

蕭貝爾表示,解決之道是創造個人品牌,以及增強線上曝光度,你也應該調整你在社交網站的隱私設定,限制用搜尋引擎搜尋時會出現什麼內容。但這未必能阻止認識的人在線上談論你,或在照片上標示你。由於網路是由網站互相連結所組成,他們所說的可能很快就會傳遍網際網路。

私生活 

能否防止有我在內的照片出現在網路上? 

臉書使用者都很熟悉在「個人檔案」頁面看到這樣的警告:有人在照片上標示了他們的名字。臉書的設定無法讓你自動避免被標示,因此若你不想被標示,就得到每張照片逐一移除標示,並告訴朋友以後別再標示你。 

你到臉書這類網站註冊時就已接受網站的服務條款,讓他們有權發表你張貼上線的東西,而非由他人張貼的東西(未滿十八歲無法簽署這類條款)。要強迫網站真的去移除照片,照片裡的活動必須真的涉及隱私。「如果那是你做愛的照片,就真的是侵犯隱私以及不當使用你的隱私資訊。」維多利亞.麥克伊韋迪律師說,「你可以告那個網站和張貼者,要求賠償至照片移除日之前的所有損失。記住,你的權利只有在你能行使時才有用。」 

「歐洲人權公約」(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第八條規定了「尊重私人及家庭生活之權利」,內容包括性生活、宗教信仰及政治理念,加上敏感資料如健康與財務狀況等。麥克伊韋迪說:「這在法律上是備受爭議的領域,因為它是全新的。」她補充說,如果第八條嚴格執行,「很多報社明天可能都要關門了。」 

我應該有多少朋友? 

有些人在臉書上有數百位朋友,但《一個人需要多少朋友》(HowMany Friends Does One Person Need )作者、演化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教授表示,你只應該有大約一百五十位。 

鄧巴所指的一百五十人,是熟悉到足以建立「互惠關係」的人,擁有長久交情的友誼。「你凌晨三點身在香港機場的酒吧,也不會覺得去找他們會不好意思,因為他們知道你在他們社交圈裡的地位。你可以閒聊且不必自我介紹。」 

為什麼是一百五十?鄧巴說:「這要回溯到靈長類在社交演化上的限制條件,亦即限制當時群體大小的因素。」鄧巴比較靈長類各族群,發現自然社交群體的大小和大腦新皮質區域大小有關,將此發現用外插法套到人類時,就會算出一百五十人。鄧巴檢查實際的關係,例如人們寄耶誕卡的名單,也發現了同樣的數字。 

鄧巴說,我們無法應付超過一百五十個好友,因為大腦必須記住每段關係的細節,而腦力有限。除非時時保持聯絡,經常強化這些神經及社交的連結,否則這些連結就會弱化。鄧巴說:「最後你們就會分道揚鑣。」 

死後還有數位生活嗎? 

從相片到電子郵件,我們儲存在線上的個人資料越來越多。萬一你死了,這一切會怎樣?「很難搞清楚,」雪菲爾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的網際網路法律教授莉莉安.艾德華茲(Lilian Edwards)說:「要看你和社交網站或電子郵件網站簽的合約內容。」關於使用者去世後如何處理他們的資料,不同服務的合約條款各有不同,並沒有統一作法,因此不妨預作準備。

臉書可能是對此最敏感的網站。持有死亡證明的親人可以填寫一份表單,內含處理該失效帳號的選項,包括「刪除」在內。有些親友將逝世者的個人檔案設為「紀念」,臉書會移除聯絡資訊和最新動態,只讓在世的朋友找到紀念頁面和張貼留言。 

雅虎(Yahoo!)認為,即使人過世了,線上活動也是個人機密,因此不讓他人讀取死者的私人資訊,因為死者或許想保密。二○○五年,一位美國海軍軍人的家屬還得將雅虎告上法院,才能讀取他的電子郵件(到最後,他們把死者的訊息複製到光碟,但並未提供密碼)。 

對於eBay賣家之類做線上交易的人,密碼之類的身後數位資產特別重要,因為合夥人可能因為無法存取虛擬銀行內的錢,導致無法完成交易,而傷害到公司的商譽。

【本文刊載於BBC知識國際中文版》第3期(20111月號)。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簡介_BBC知識

首度報名就榮獲金鼎獎「最佳科普雜誌」的《BBC知識》國際中文版,匯集了全球最權威公共媒體集團BBC高品質的圖文及影音內容,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讀者提供一本內容權威、親近性高的知識普及雜誌,讓讀者輕鬆坐擁科學、自然、歷史的知識饗宴。以「眾」量級的內容、「輕」量級的閱讀負擔,滿足每一顆好奇的心靈。

《BBC知識》粉絲頁《BBC知識》官方部落格

《BBC知識》近期活動:
浮沉靜動的奧祕—打造自己的遙控帆船
https://sites.google.com/site/bbckboat/ 

BBC帆船營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上網 臉書 單身 擺脫
BBC知識
BBC知識
《BBC知識》國際中文版
展開箭頭

首度報名就榮獲金鼎獎「最佳科普雜誌」的《BBC知識》國際中文版,匯集了全球最權威公共媒體集團BBC高品質的圖文及影音內容,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讀者提供一本內容權威、親近性高的知識普及雜誌,讓讀者輕鬆坐擁科學、自然、歷史的知識饗宴。以「眾」量級的內容、「輕」量級的閱讀負擔,滿足每一顆好奇的心靈。《BBC知識》粉絲頁《BBC知識》官方部落格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