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陸企有本事 來台北開家麵包店看看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國際 | 趨勢中國

陸企有本事 來台北開家麵包店看看

撰文者:尤子彥
商周茶館 2013.06.25

麵包
麵包
來源:SliceOfChic@flickr, CC BY-NC-ND 2.0

該開放的不開放,是我對馬政府和對岸簽訂「兩岸服務業貿易協定」一事的看法,既然,自由貿易的精神是雙向開放,何不大方開放對岸烘焙業來台呢?憑台灣麵包店的厚底子,何懼之有,陸企有本事的話,來台北街頭開家麵包店看看。

會這樣以為,原因之一,是台灣麵包店老闆,教出懂得什麼是「民主」的孩子。

廣告

人稱「乃公」的民進黨新潮流系大老吳乃仁,便是麵包店養大的孩子。在台中舊市區長大的吳乃光、吳乃仁、吳乃德三兄弟,家裡當年開的糕餅麵包店「樂達利」,就在中正路、自由路口,與東海大樓聯福實業總行(後一度改為「麥思多」麵包店)相鄰。

值得一提的是,剛光復後的民國四十年代,政府管制物資食糧,進口小麥麵粉等原料需經特許,因此,有本事經營糕餅食品行者,錢與權是基本門檻,自不能以如今開麵包店,視為一盤小生意覷之。這也是為什麼,雖是麵包店的孩子,吳乃仁卻是黨外人士當中,少數名士派作風的反對運動者,外界也多視其為出身地主之後的望族。

這位麵包店的兒子,後來成為政黨輪替,民進黨執政的關鍵推手。另一位麵包店的女兒,則也是在台灣民主運動史上不曾被抹去的名字,她是前台中市長張溫鷹,1979年底「美麗島事件」爆發官民衝突,遭軍警通緝的頭號要犯施明德,逃亡期間即是當時為牙醫師的張溫鷹,協助藏匿並替其易容整型,她也因之被捕入獄成為政治犯。

張溫鷹家中的麵包店叫「西法食品行」,掌店是人稱「五娘」的張溫鷹母親黃繡花,在張溫鷹出事前,黃繡花便是位曾兩度出馬競選省議員的新女性。這家店舊址位在離吳乃仁家不遠的中正路、三民路口,前後經營長達30年,是許多老台中人的共同回憶,從小看麵包師傅做麵包蛋糕,也是這位黨外女傑最鮮明的兒時印象。

廣告

不只孕育出民主運動的根苗,台灣麵包店老闆,還薰陶出熱愛「美學」的孩子。

曾替超過一千張唱片包裝做設計、第一位入圍葛萊美獎的華人唱片設計師蕭青陽,也是麵包店養大的小孩。一回接受《遠見》雜誌採訪,蕭青陽即回憶,從小學一年級,他的第一張畫被老師貼在布告欄開始,父親店裡裝麵包的油紙袋,就全被他拿來素描,也成為不愛念書的他,走上美術創作專業之路的起點。

沒當麵包師傅,也坦言視做麵包為畏途的蕭青陽,對麵包店的情感卻仍濃郁。高雄市四維三路上「吳寶春麵包店」,其遠看像鳳梨,近看有星星和月亮的該店識別商標,便是出自蕭大師之手。

此外,麵包店老闆教出來的孩子,更有堪擔作育英才重任者。

曾任政務委員、教育部長的曾志朗,老家是高雄旗山中山路老市場對面的「萬壽園」麵包店,係曾志朗父親曾旺根,日據時代赴日拜師學藝返台創立,是當地經營超過大半世紀的老字號商家,直到多年前曾老先生才轉手給結拜兄弟,接棒經營,傳為地方美談。

我愛逛麵包店,細數這幾家多已不復存在的麵包店,要說的是,十幾二十年前,對岸開始起步學吃麵包時,台灣的烘焙產業,早已滋養出一整個世代的各領域菁英。

千萬別說我見缝挑撥兩岸人民情感。

一回,前往廈門採訪,遇當地台資連鎖麵包店「向陽坊」董事長黃俊凱,問原本在台從事房地產業的他,為何登陸開麵包店,是否亦如我嗜食麵包?一杯沁涼的台啤下肚,黃董搖搖頭苦笑說,一切都要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說起。

那一年,事業破局人生逆帆的他,來廈門訪友兼散心,見台灣普及的烘焙產品,竟在當地的日常餐飲缺席,人們早餐基本停留在豆漿油條稀飯,當地販售的所謂麵包,吃起來基本上比較像啃饅頭,黃俊凱遂動念找來麵包師傅的友人,合開街邊麵包店。一開始,絕大多數的原物料,不要說酵母、奶油,包括不同筋性的麵粉,都要託人從台灣帶過去。

從黃董的描述可知,廈門做為改革開放第一波的沿海城市,也不過是這十來年,麵包才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更何況內陸城市。最早接觸西方文明的上海, 也是直到1994年,台灣「元祖」前往設門市,才掀起城裡吃西式蛋糕的風氣。再者,1993年成立,目前在大陸展出千家據點,且成為港股首家掛牌上市麵包店的「克莉絲汀」,創辦人台商羅田安,早在登陸對岸之前,即已在新竹等地經營神仙蛋糕多年。

台資麵包店不但帶動起大陸烘焙產業,更精確地說,目前對岸前十大連鎖麵包店,半壁江山盡為台資品牌天下,兩岸口味亦十分雷同。按烘焙油脂大廠南僑提供我的資料,肉鬆、菠蘿、紅豆等麵包,為對岸麵包店最受消費者歡迎的前三品項,而這類甜麵糰為主體的台式麵包,亦占店內半數以上銷售額。

這乃說明「台灣扮華人烘焙產業母國角色」這個命題,完全可以成立,無需置疑;也是為什麼,垂涎兩岸烘焙市場大餅的頂新康師傅集團,旗下「布列德」連鎖麵包店會從台灣出發,視台北為最佳練兵之地,成立6年來雖尚處虧損狀態,但仍無怨無悔加碼投資。

有人憂心,開放對岸服務業來台,會「害台灣洗頭小妹沒工作」。但我認為,服務業不同於製造業,是以經營者自我風格表述,做為起點的商業活動,它要能知風土、曉人文、諳人心,這正是我台灣服務業的獨門功夫。不信的話,還是老話一句,陸企有本事的話,來台北開家麵包店看看!

(「麵包師傅上學去」待續…)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兩岸服務業貿易協定 服務業 麵包店
商周茶館
商周茶館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每個星期四,熱騰騰的《商業周刊》準時上架。一周出刊一次、一年有52個星期;可是,還是有好多採訪幕後,還有好多現場第一手觀察,還有好多只有記者才看得到的小花絮,在一年一萬多頁的紙本雜誌上,你看不到。《商周茶館》開張,吃完了雜誌主菜,再來茶館喝喝茶;商周記者們把藏在報導背後的許多小故事,和讀者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