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汽車產業大革命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汽車產業大革命

汽車產業大革命
Jaguar MENA@Flickr CC 2.0
撰文者:王之杰 整理
2016.10.19

(想知道更多、更完整的未來汽車相關知識及訊息,請上商周.com最新推出的《深度議題》專欄:「未來汽車大預言」,有影音、大事紀、商周觀點、網路相關資源及各類相關報導。)

汽車問世滿一百三十年,現正面臨自我改造的一刻。

一八八六年,德國工程師賓士(Karl Benz)為他發明的內燃機三輪車註冊專利,成為史上第一位汽車發明人;一九○八年,「為世界裝上車輪」的福特(Henry Ford)推出全球第一輛平價車款,掀起運輸業及美國工業革命。

一百三十年來,進化,一直是汽車業的標準口號,全球車廠在提升性能、強化外觀、升級內裝較勁超過半世紀,直到二○○九年,進擊的戰呼突然竄出,科技一哥Google帶頭喊衝的刺客軍團,包括電動車之王特斯拉(Tesla)、中國搜尋霸主百度、叫車軟體天王優步(Uber)、自動駕駛系統龍頭行動之眼(Mobileye)等,從四面八方圍剿傳統車廠。

它們不是一支訓練有素的正規軍,甚至互為敵手,但擁有共同目標:篡位駕駛座。
權威產業顧問麥肯錫(McKinsey)、投資銀行研究部門,到網路女皇米克(Mary Meeker)的趨勢預言,甚至車界龍頭的警語,都指向一個變局:二○一六年,是傳統車告別黃金時代的開始,最快二○二○年,科技車就要接管道路。科技打底的破壞式創新,如何在這四年間形塑未來的汽車?

改變一:車的定義變了!整輛車,像一部聲控電腦


專家推斷,人手從輸入或手寫鍵盤解放,對著智慧腕表說出指令就能操控一部行動電腦;所有需要動手動腳的環節都被隱藏了:車門把、各種裝置開關、油門、煞車踏板等,幾乎沒有存在感。

此外,這部行動電腦的外觀再也不必是一部車子,為了極大化內部空間,甚至可以是一個「大箱子」,好比已經在路上實測的Google Car原型車,或是賓士設計成看似太空艙的未來概念車。

在內裝、配備、視聽娛樂上,也有無限的想像。它可以是個人的行動辦公室、親密伴侶的獨處天地、三五好友的聊天密室,甚至是全家人的戶外客廳。原本汽車最主要的運輸功能將退位為次要考量,車安系統則躍為創造歷史的第一道里程碑。

改變二:生態鏈變了!全數位化,硬體要聽命軟體

年初,麥肯錫發布報告《汽車變革》,預測更長期的演變:至二○三○年,商業模式翻新,共乘、自駕與聯網能力將使新車銷量僅微幅成長,但新增的服務相關營收可望增三成,達一兆五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十八兆元)。

這個美好願景應驗的順序依次為:健全的自動駕駛車(以下簡稱自駕車)生態系統,娛樂居首的共享服務商接手扮演吃重角色,最後是全新的消費者習慣形成社會風氣,進而刷新城市形態,終至改變政府決策。

健全的自駕車生態系統,從「軟硬體整合」,最後「讓硬體聽命軟體」,達成全數位化的境界。因此,包括核心骨幹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以及影像辨識、地圖成影、車間通訊等相關功能,都是未來汽車差異化的關鍵要素。

燃料來源改朝換代也是並行的變革。電動車揭開未來車革命序幕,研製長效電池及充電設施的核心策略,一邊讓傳統車廠疲於應付,一邊則讓全球政府著眼減排效益,採取補貼做法鼓勵。新車廠還有一項凌駕傳統車廠的優勢——軟體,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就說:「我們真的把產品設計成『架在車輪上的精密電腦』,」因此認為,更新汽車軟體和更新手機、筆電是一樣道理。

改變三:獲利模式變了!賣共乘服務,比賣車好賺

麥肯錫預估,二○三○年,每銷售十輛新車就有一輛是隨叫隨用的共用車;到了二○五○年比率則為三三%。這道趨勢的驅力來自千禧世代價值觀巨變。以美國為例,三十年間,千禧世代持有駕照比率下降一○%以上,往下的十六歲至十九歲族群更大減近二五%;唯七十歲以上族群上升。

共乘、共享服務商不僅量身打造租賃或商品交付服務模式,而且因為自駕車零人力成本、低維護費用與能源消耗,使用率甚至接近一○○%,收費已非平價可以形容,而是低廉。

他試算,服務商買進一輛自駕車的成本是二萬五千美元,假設每天行駛二十四小時、每週開七天,運作五年的話,維護費用約為每月兩百美元,燃料費用也是兩百美元,這輛車每月的總成本約八百二十美元。若以使用率五○%、依高峰時段費率計算,服務商可以賺取三○%利潤。

隨著上述習慣改變,城市樣貌也將煥然一新。麥肯錫指出,一個城市若屬於高人口密度、高經濟發展及高繁榮程度的「三高」標準,轉型最先發生。

改變四:不止車禍,連網安全風險:若遭駭,敏感個資全洩漏

全面數位化亦喜亦憂,儘管車主再也不用花腦筋記憶路線,也可以擺脫開車時除了聽音樂或廣播,其他事都不能做的單調,車廠可盡情蒐集個人資料、精準投放廣告,但網路安全風險也急速升高,目前入侵車輛雖然尚無明確獲利模式,一旦敏感資料累積量有如指數般激增,吸引犯罪無可避免。

二○二○年,是搶占未來汽車市場的第一戰。誰會是贏家?眼前看起來,似乎是科技廠較占上風,因為在消費者心目中,它們的可信任度較高,七月中,一份針對無人駕駛車的信賴度調查結果顯示:四一%受訪者選擇矽谷,傳統車廠僅得一七%。

不過,汽車業諮詢顧問何馬克(Marco Hecker)認為,未來的贏家不必然是科技業,誰能更好、更快了解客戶需求,並轉化為個人化產品和服務,誰就有機會稱王。他建議:「當務之急是拉近汽車生態系統中所有玩家和消費者的距離、建立信任基礎,他們才願意考慮理想的智慧車。」

(想知道更多、更完整的未來汽車相關知識及訊息,請上商周.com最新推出的《深度議題》專欄:「未來汽車大預言」,有影音、大事紀、商周觀點、網路相關資源及各類相關報導。)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大革命 車廠 汽車產業 未來汽車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