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進入中國百強企業3個月被打入冷宮…一位西進台青警告:優待不是公司給的,你得自己掙!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海外工作實戰準備筆記

職場 | 職場修練

進入中國百強企業3個月被打入冷宮…一位西進台青警告:優待不是公司給的,你得自己掙!

進入中國百強企業3個月被打入冷宮…一位西進台青警告:優待不是公司給的,你得自己掙!
撰文者:吳孟翰
吳孟翰專欄 2019.09.05

(註:2018年2月底大陸國台辦頒布了俗稱「惠台31條」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其核心內涵之一就是讓台灣人在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等方面和大陸居民享有相同待遇,緊接著大陸各省市如福建、浙江、上海等相繼推出響應的施行細則。其中,在台灣人求職就業方面,各省市就實習、就業、租房都有一定程度的補貼,而依省市差異,企業增加錄用台籍員工也能滿足當地人才引進政策的指標。)

大陸官方從政策面加大力度鼓勵企業增加對台籍員工的聘用,短期間內大陸各企業正冒出了不少無職場經驗、無大陸經驗、無實際戰績的「三無」台青,他們往往因為台灣人的身分,獲得較好待遇,但卻自視甚高,不先要求付出卻常有「合理不合情」的要求與表現,讓人不禁想問:台灣人你憑什麼特別?

「狼性」、「敢要」是很多台灣人對大陸職場的認知,這在一部分程度是事實,但很多人沒有認清楚的是,「狼性」、「敢要」的前提是你「有資格」!大陸因為人多競爭大,要讓自己的努力與需求被看見,就是要力求表現、勇敢爭取,但如果你沒實力,那一切的要求都會讓人覺得「你憑什麼?」

而不少台灣年輕人往往不先要求自己滿足資格就先要求權利,這時因為台灣人身分的特殊性,更增加大陸職場對你的質疑,這對個人在大陸的發展可說相當不利。以下阿見與阿文的案例或許可供希望西進或已在大陸的台青借鑒。

廣告

阿見大學畢業於台灣某後段私大的企管系,大四時曾因為系上實習課程而有一份在大陸台商實習的經驗,但他實習時將更多心思花在旅遊交友,以致在實習工作上並無太多收穫與成果。他在當完兵後曾短暫在台灣工作數月,今年上半年進入位於上海的一家陸資企業,負責專案企畫的工作。

再次來到大陸後,由於所處部門正在進行管理改革,不施行打卡制度,也沒有固定辦公位,阿見樂的每天在泡在星巴克「辦公」,但因為沒有太多工作經驗,加上自律能力不足,阿見的工作產出幾乎為零。

曾有幾位前輩建議阿見到公司辦公,這樣除有上班的「儀式感」也能增加跟同事交流的機會,更能有助於工作推進,但阿見嫌通勤時間太久、沒有固定辦公位,往往以「效率、產出」重於「儀式」敷衍打發。

阿見所在的陸資企業是大陸百強之一,公司員工眾多,上司平時也沒太多時間與他溝通工作情況,讓他有了「彈性上班」混日子的空間。但當入職3個月之後,上司突然要求他匯報手上專案的情況,他才急就章地交了一份無法落地的專案企劃。

廣告

當下阿見的上司只點出了他思慮不周,未多加責備,但隔天隨即頒布了一項調任命令,將阿見從上海調到了內陸某二線城市,該城市除遠離公司總部,也不是公司業務布局重點,阿見的職涯發展無疑被打入冷宮。

很多在大陸職場工作多年的台灣前輩都曾告訴我,大陸人的說話方式雖然較台灣人直接,但不能忽視的是他們「默默觀察」的相處模式。阿見雖不常進辦公室,但這並不代表沒人知道他在混日子,也不代表上司真的忘了盯他的進度產出,當真正要匯報的時候,面臨的就是立判生死,不容討討價還價。

阿見在被調任之後,由於一無學歷、二無戰績、三是台灣薪資實質倒退,他因此陷入了無能力跳槽、不願意回台的窘境。

另一位阿文則是一個純正的三無台青,他今年才23歲,6月剛從大學畢業,隨即在7月進入南京一家大陸百強企業。阿文所以來大陸,主要是認為台灣的機會有限,加上從媒體與親友聽到各種大陸的發展前景,心生嚮往。

不過,因為阿文未曾在大陸生活過,也沒什麼大陸朋友,他對大陸的一切認知仍停留在相對表面的階段,未能看到深處。

阿文對大陸職場的認知就是「很敢要」、「很敢講」,合約說好要給的福利一樣不能少也不能打折,但大陸社會的各種變化很快,公司的政策雖不至於朝令夕改,但一定程度上的調整在所難免。

小文剛進公司不到2個月,公司就因為業務調整,將他調往別的城市,他因此必須自行支付退租被沒收押金、搬遷等成本,他認為這異動不因為他,所以直接跟上級要求補貼,最後只得到一句:「公司沒有相關規定,其他同事都是這樣,這個難得機會你要好好把握」。

另外,因為公司招他進來的時候,曾承諾以報銷方式給一年4套返台機票,但附帶必須當季使用的規定,否則該季報銷額度失效。阿文因剛入職不久,加上剛調往異地需要適應,入職的第一個季度一直抽不出時間返台,他在季末時認為機票沒用到可惜,於是向上級提出返台要求。

不過,當時他所參與的專案正處於初始落地階段,同事們都忙得焦頭爛額,上司曾希望他留下幫忙,之後讓他補休(但第一季機票也失效了),但他以機票是他的權益為由,堅持回台,上司只好准假。

阿文並常常私下抱怨大陸與公司的種種,諸如「大陸如何如何,台灣才不會這般這般。」的言論不時從他口中傳出,他並認為公司特定從台灣將他招聘過來,定是他有過人之處,公司要善待人才,但實際上他仍未為公司做出實際貢獻。上 述言行讓他在陸籍同事間被傳了不少耳語,他和大陸同事間也形成了一堵無形的牆,難以融入整個群體,漸漸的很多同事聚餐或活動他都被排除在外,連帶的很多機會、資訊與資源也與他絕緣。

阿文根據契約要求維護自身權利本身並沒有錯,但我們可以思考的是,這樣是不是有利於自己在大陸的職場發展? 由於政策因素,不少大陸企業開給台籍員工的待遇都是相當不錯,除薪資較高之外,諸如前述的返台機票、返台假等條件都是優於陸籍同事的。

相同職位與工作內容,三無台青如果僅因為政策而非出於自身實力而擁有更好的待遇,這能不讓人眼紅?不讓上司反感?

我所認識的大陸朋友與同事,凡是老家不在工作城市的,幾乎都是一年只有過年才有機會回家一次,而加班銷假(不一定有加班費)更是家常便飯,但大家都是苦笑接受。

他們所以接受,多數是因為對未來有想像,相信自己能透過更多的努力爭取到更好的待遇與發展,而這不也是多數台青飄洋過海所追求的?台青跨海求職,陸籍同事也離鄉謀生,都有各自不為人知的辛苦,那大陸同事可以,為什麼你不行?為什麼你特別?

事實上,阿見跟阿文在我所知道台青裡頭算是少數,更多的是積極「在地化」的有為青年,我的朋友阿傑即是一例。阿傑目前就職於大陸某大型知名投行,入職才一年多年薪已近40萬人民幣。他在大學時就計劃來大陸發展,畢業後即申請到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攻讀碩士,為的是提早適應大陸市場與拓展人脈。

阿傑讀研究所期間跟所有大陸同學一樣積極尋找投行的實習工作,以爭取鍛鍊機會,尋求轉正。據阿傑表示,大陸金融行業對實習生也是「玩真的」,根本沒在客氣,工作強度一點也不輸於正職,公司對於實習生也不管你台灣人還大陸人,重點是你有實力能為公司創造價值,做出貢獻。

阿傑不論在實習或正職工作時,從來沒想過自己是台灣人應該受到優待,他甚至自我期許,要比大陸同事更加努力,以爭取升遷加薪。

為完成這一目標,他積極融入大陸社會與職場,凡是大陸同事做得到的,他加倍奉陪,為了完成上級交代任務,他可以連續幾天通宵熬夜、排除一切社交生活,甚至不洗澡來節省時間,而他的這些表現最終也獲上級與公司的肯定,收穫了提前轉正、高薪與快速升遷的回報,阿傑的表現或許更是所謂「狼性」的最佳展現。

平心而論,大陸官方對台灣人在大陸求學、就業與生活,政策上既有限制也有傾斜,前者我們可以當作挑戰,並嘗試自我調適;後者我們就當作是機會好好把握。

最後,我想重申,如果不是對大陸職涯有想像,為何來大陸?為何不留台灣或去其他國家?既然來了,那請入鄉隨俗,並好好享受人生這段苦幹實幹的年輕歲月。權利應該捍衛,但請先放下無來由的優越感,並用自己的實力爭取,以讓其他人心服口服。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兩岸經濟 打對台 裕隆 百強
吳孟翰專欄
吳孟翰專欄
吳孟翰
展開箭頭

吳孟翰,出身於苗栗鄉下的客家子弟,從小就特別嚮往「外面的世界」,因此一直尋找走出去的機會。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主修非洲,雖曾在南非生活了半年,對於非洲仍一知半解,因為非洲實在太大,人太渺小。工作經驗頗雜,跑過工地、做過藝術服務、當過公務員,上一份工作是主跑兩岸財經的小記者,現在任職於大陸某百強企業。

廣告
留言討論